“是,殿下。”
完成了補給,正準備拔錨起航的英國三等戰艦巨像號上,軍官室的門被敲響。屋外傳來新任英國馬格里布諸國外交特使塔爾莫斯勛爵的聲音:“侯爵大人,君士坦丁堡剛送來的消息。”
這是歐洲各強國所不能接受的。此時英國便可以合縱連橫,要求法國吐出北非的利益,甚至直接派出艦隊干涉。
塔爾莫斯勛爵進了船艙,將一份密報遞給了英國外交大臣韋爾斯利侯爵:“哈米德一世病危,他們的首相優素福似乎并沒有威脅突尼斯的打算。
約瑟夫望向墻上的地中海地圖,微微瞇起了眼,土倫港距離突尼斯雖然只有400多海里,但依舊分隔地中海兩岸。
他很清楚,按照英國政府的臉皮厚度,就算證據確鑿也會抵死不承認這是自家間諜,實在賴不過去了最多也就是出點兒錢贖人。
歐陸西側,里斯本港。
而在北非投入大量兵力之后,卻不占領阿爾及爾和的黎波里是更不能接受的。花費的巨額軍費無處找補,勢必會拉爆法國財政,從而引發國內矛盾激化。
英國人不是傻子,絕不會認為僅憑兩萬多北非軍隊,再加上一萬奧斯曼軍,就能動搖法國在突尼斯的根基——以這些軍隊的戰斗力,法國只需增派兩萬士兵,就能令突尼斯固若金湯。
所以對于法國來說,最好的情況就是在突尼斯維持一支規模不小的軍隊,空耗突尼斯的財政收入。
就算只向突尼斯派出兩萬法軍,這些人的后勤消耗卻都和海外駐軍沒有區別。以突尼斯現在的情況,別說大量土著部族欠稅,就算稅收正常,要養活兩萬駐軍,經濟也會受到極大影響。
“實際上,據我們的內應打聽到的消息,奧斯曼人只想用的黎波里駐軍來威脅埃及的馬穆魯克軍官們。”
然而,他剛拿起紙筆,卻忽然一怔。
而作為鉆石項鏈案的主角【注1】,讓娜一直躲在英國,瑪麗王后每每提起她都會氣不打一處來。用兩個間諜換老媽開心,同時也能挽回些法國的臉面,比要點兒錢更加劃算。
法國的財政才剛剛有了些起色,國內的各項改革也需要大量經費,這個時候在北非用兵,很可能會令財政情況再次惡化。
……
現在的法國在地中海還遠不是英國人的對手。歷史上,法國人悶頭攢了十幾年的軍艦,又聯合西班牙和荷蘭海軍,都在特拉法爾加海戰中被英國艦隊團滅了,更何況是現在?
讓娜和丈夫則立刻將項鏈拆了賣掉。而王后那邊直到珠寶商來找她收尾款,才知道了有這么回事。隨后,一干涉案人員皆被抓獲。
但讓娜被抓之后,于1787年逃出巴士底獄,并在倫敦受到英國人的庇護,還將詐騙案寫成書來羞辱法國王室。
(本章完)
(看完記得收藏書簽方便下次閱讀!)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