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就是不到1萬尼德蘭軍死死擋在奧地利主力面前,堅持了接近5個小時,直到布倫瑞克公爵完成了兵力調動,對奧地利人形成了合圍,他們也沒崩潰。
眼下尼德蘭軍雖然只有5千人,但依托狹窄的地形,將7到8千法軍拖住4個來小時,應該是很有可能做到的。
而且自己還會留下部分騎兵和炮兵支援他們,比上次的戰況更為輕松。
這還是最保守的估算,如果阿爾特曼那邊能迅速擊潰奧地利人,那么還可以從東側合圍法軍。
一旁的參謀建議道:“將軍,我們是否要派出騎兵騷擾法國人,以拖慢他們前進的速度。”
布呂歇爾點頭:“讓希爾德帶6個騎兵中隊去進行襲擾。”
目前普魯士軍的素質已遠不如腓特烈大帝時代了,也就幾乎全部由容克貴族組成的騎兵的戰斗力還能看,很多時候他們都能夠左右普魯士軍的局勢。
隨后布呂歇爾又對炮兵和主力龍騎兵做了部署,傳令官將他的命令快速傳達給各個部隊。
原本排成一條狹長的行軍隊列的普魯士軍立刻做出了響應。
隊列中間的5千尼德蘭起義軍在山口附近列陣阻擊法軍。前端的巴克豪斯軍團繼續前進,用最快的速度殲滅奧地利人。原本在后隊的希爾德軍團轉向90度,直撲法軍左翼。
同時布呂歇爾將所有炮兵全部擺在了尼德蘭軍兩側的山坡上,謹防法軍快速沖破防線。另有10個龍騎兵中隊,也就是1500人左右,隨時在法軍右翼機動,等待時機進場。
可以說,他的這番部署在己方擁有兵力優勢的情況下,幾乎是教科書般的無懈可擊。
只是,在普魯士的軍事教材上,并沒有出現過法蘭西皇家近衛軍團這樣的部隊。
那么他的知識和經驗很可能就會變成一個大坑。
……
接近中午12點,法國皇家近衛軍團的主力部隊已經抵達了布呂歇爾布防的那處山口外不到兩公里處。
這里說是山口,其實還算寬闊,兩側的矮山之間足有3公里左右的平坦地帶。
不過只要掐住了中間的那一段,兩側就無法通行——敵軍只要稍微變陣,就能以斜向的橫隊將行軍隊列切斷,后面自然有騎兵對脫離主力的部隊進行收割。
貝爾蒂埃從望遠鏡中看到了山口處的敵軍步兵線列,轉頭對約瑟夫道:“殿下,看來普魯士人很有信心,準備在和我們決戰的同時攻擊勒費弗爾少校。”
前面的步兵線列一共有兩條,有經驗的指揮官大概掃一眼就能估算出來不超過6千人。
這顯然不是布呂歇爾的主力。
那么只有一種可能,普魯士人分兵了。
約瑟夫微笑點頭:“說明他們的偵察兵并沒有掌握到我軍的準確數量。”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