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他與沙皇政府簽訂了合同,在頓巴斯投入一筆錢,親自帶著百余名英國工人來到這里開礦建廠。
時值俄國大力興建波羅地艦隊,修斯的煉鐵廠源源不斷地將鋼材賣給俄國造船廠,賺得盆滿缽滿。并最終將他的煉鐵廠擴建成了一座規模不小的城市。
直到近一個世紀之后,爆發了十月格命,修斯的投資神話才終于告一段落。
而現在的頓巴斯地區甚至還沒有勘探出煤鐵資源,此時去投資的話,費用肯定比修斯更低。估計也就是買荒地的價格,就能買到優質煤鐵礦。
然后就在本地建廠開采,將煉制的粗錠運回法國進行精煉。
用不完的煤炭則可以燒成焦炭運回法國,甚至就地出售也能賺錢。
工廠雇傭的是俄國人,就算工資待遇再差,也不用擔心他們鬧事——沙皇對于本國鬧事的家伙可從來都不會手軟。
當然,在俄國的煉鐵廠只能使用比較老舊的技術,以防止俄國產業水平迅速提升。
簡直一本萬利!
而且采礦、工廠一套搞下來,還能夠促進俄國的稅收,幫助建設克里米亞的后方。克里米亞是俄國最為重要的港口,讓俄國擁有了與歐陸進行海上貿易的通道,歷任沙皇都對這里極為重視。不過也直到葉卡捷琳娜二世擊敗了奧斯曼之后,才算徹底控制了這個黑海的出海口。
如果法國能幫助俄國穩定對克里米亞的統治——建設周邊城市,吸引更多人口前來定居,就是最好的統治手段——那么葉卡必然會對法國感激涕零的。
歷史上,沙皇對修斯的投資一直持保護態度,就足以說明問題。
約瑟夫的嘴角閃過一抹笑意,這樣說來,得問葉卡捷琳娜二世要點兒什么才行,否則她心里可能會過意不去的。
于是他拿起筆,在那份《貿易規劃》文件的后面寫了起來:對以上規劃的條款,法國表示贊賞與支持……
同時為了促進俄法傳統友誼,法國決定將倡議本國投資人和工廠主,前往克里米亞一帶進行建設……只投資,不涉及任何政治或軍事內容,遵從俄國稅收、貿易法令……
希望沙皇陛下能在涉及北非的事宜上,對法國提供適宜的幫助……
處理完了俄國的事情,約瑟夫這才拆開布里安的信,展開細看。
首席大臣先是在信中逐項匯報了法國近來的大致情況,對于拿不定主意的事情,請王太子殿下決斷。
而后他又說了近來對外軍事行動的巨大開銷。由于各種無法預料的情況,總體支出比預計的多了12%,不過暫時還在財政系統的承受范圍之內。但如果繼續這么對外用兵,預計最多到年底,財政就會出現問題。
這倒也沒有出乎約瑟夫意料之外,不過他也沒打算長時間進行對外戰爭。至少北非那邊,應該很快就會出現轉機了。而南尼德蘭的本地稅收收上來,又能緩解一大塊財政壓力。
總體來說,都在可控范圍之內。
他繼續向下看去。
布里安在信的最后部分匯報了內閣會議最新討論出的農民贖買土地方案。
約瑟夫下意識地皺了皺眉,這個贖買方案已經改了三版,但是都無法令人滿意。
是的,雖然之前他已經推動廢除了法國的貴族封建特權,但是對于農民如何贖買土地的政策還未公布。
所以對于農民來說,他們只是免交了一些磨坊稅、烤爐稅、打獵稅之類的小稅,核心的土地問題仍未真正落實,這也是他們先前對廢除封建特權反應不怎么熱情的核心原因。
只是,具體如何贖買土地是一件極為棘手的事情,絕對牽一發而動全國。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