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座“帕”建在一個七八十米高的土丘上,從下到上一共有三圈圍墻,最中間是一座5米多高的瞭望塔。
每一層圍墻都是用粗壯的樹干做支柱,大量細一些的木條密集而交錯的排在最外層,后面是一米半厚的夯土墻。
防守者可以站在夯土墻上,從粗樹干上探出頭向外射擊。
而進攻方的火槍在遠距離很難射穿那些半米粗的樹干,而使用炮擊的話,炮彈很容易在
如此一來,進攻方必須用大炮將土墻上側的木頭全部轟掉,而后用步兵抵近強沖,才有可能攻破一層圍墻。
同時進攻方還很難守住前兩層圍墻,因為會遭到防守方居高臨下的射擊。
尼卡烏興奮地為他講解著:“高塔的
加斯東少校露出一個不以為意的表情:“英國人會四處挖掘,將地道找出來……”
尼卡烏笑道:“地道有兩條,一條深一條淺。淺的只挖出去200多步,就是給敵人用來破壞的。而深的那條通往后面的樹林。”
加斯東頓時一愣。他很清楚,一旦進攻方挖出了地道,就會認為萬事大吉,根本不會再去找另一條……
費爾南補充道:“我們還結合了一些先進的武器用來防守。”
他向“帕”最高處的塔樓示意:“那里將會安放一門四磅炮。”
“同時地道口還埋了一大桶火藥,如果英國人想要追進去,將會得到非常"火爆"的禮物。”
邁索爾的火炮工廠已經開始正常運作了,四磅炮作為工藝最簡單的輕型炮,那里每一天半就能產出一門,足夠分給大量的“帕”用來防御。
這種炮的射程雖然有限,但如果架設在高塔上面,加上“帕”本身就建在高地上,利用居高臨下的優勢,射程甚至能超過8磅炮。
拉法耶特看著那簡陋的土木建筑,嘴角卻不由得勾起了笑意。
要知道,這玩意只需要3名毛利人,加上不到400個邁索爾農奴,僅用了半個月就建起來了——
瑪古努斯之前報出的一個月工期,那是按照毛利人的工具水平來估算的。毛利人還未掌握冶金技術,用的可是木鏟和石斧。結果邁索爾農奴扛著鐵制農具來干活,還有不少牛、馬輔助施工,所以僅用了一半時間就搞定了第一座“帕”。
這還是因為農奴們對施工不太熟悉,等到熟練之后,速度還能再快一些!
……
印度總督查爾斯·康沃利斯侯爵轉頭看了眼一望無際的紅軍裝“龍蝦兵”隊列,志得意滿地挺了挺肚子。
是的,東印度公司的增援部隊來了!
加上他最近從印度各地調來的部隊,此時他手中足有9000名英軍士兵,以及大量重炮和補給物資。
在英軍的兩翼,則是2萬馬拉塔軍以及1萬4千海德拉巴軍。同時這兩個英國的附庸土邦還在繼續向北卡納達增兵。
有這么強大的軍力在手,康沃利斯有足夠的信心在3個月內打到邁索爾城下,明年年初就讓提普在投降書上簽字,并支付東印度公司巨額的戰爭賠款。
他冷笑著輕哼了一聲:“拉法耶特,這次我一定要將北美的羞辱悉數奉還!”
當年他在美國的約克鎮參與了英軍的投降儀式,而那時拉法耶特就一臉得意地坐在對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