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英國人都把牌送到手里了,約瑟夫自然不介意讓他們嘗嘗歐洲君主們的怒火。
巴伐利亞外交大臣遲疑著看向塔列朗:
“塔列朗大主教,您說得或許有些危言聳聽吧……”
塔列朗當即向大廳外示意:
“我帶來了一個人,您可以親自問他。”
特奧多爾疑惑地示意侍衛將法國士兵押送的囚犯帶了進來。
塔列朗對那人道:“你是誰?”
“史蒂文·阿爾伯特·維薩里。”
立刻有巴伐利亞的官員想起了這個名字:
“是南尼德蘭議長……咳,我是說叛亂者頭目的書記官!”
是的,此人正是范德諾特的書記官,法國情報局抓獲的“自由同盟者委員會”里職務最高的人。
塔列朗繼續發問:
“請告訴大家,范德諾特為何意圖顛覆法蘭西王室?”
維薩里頹然低著頭道:
“是英國外交大臣韋爾斯利的授意。他對議長說,"要發動革命將那個暴君推翻",并且提出造謠法國贖買土地方案的計劃,利用法國農民和貴族的不滿制造暴亂,最終將路易十六趕下臺,成立法國議會……”
會客大廳中頓時一片嘩然。
維薩里說的雖然不全是實話——按照法國人要求的說,他就能得到一筆錢,前往美國渡過余生——但他只是打亂了順序,或者張冠李戴,卻沒一句話是憑空捏造的。就算巴伐利亞人去查,多半也會得出“所述屬實”的結論。
塔列朗又向慕尼黑宮外面示意:
“我還帶來了20多名尼德蘭叛亂者,如果需要的話,陛下可以派人審問他們。”
有了維薩里的一番話先入為主,不論后面那些人怎么說,大家也都會腦補到英國人頭上去。
幾個小時后,巴伐利亞大公特奧多爾目光堅定地看向塔列朗,認真道:
“我們必須聯合起來,全力促使英國人打消這種可怕的念頭!”
次日,塔列朗離開慕尼黑,向符騰堡趕去。
在他的行程計劃里,隨后還有美因茨、上黑森、奧地利、瑞典等國,將昨天對巴伐利亞人說的那番話,對他們也說上一遍。
之后他還會去薩克森、下黑森,甚至普魯士。別看這些國家目前是跟著英國混的,但如果涉及到輸出革命這種“大是大非”,他們隨時會跟英國人翻臉。
至于這些國家信或是不信,他并不在意。就算他們不信,英國人要想將這事兒解釋清楚,也會浪費大量外交資源。
(本章完)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