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德維希九世在政治上算是比較偏普魯士的,卻在“倡議”中表示,如果南尼德蘭堅持要脫離奧地利統治,那就必須選出一名國王來管理南尼德蘭,否則南尼德蘭議會就不應被任何一位君主所承認。
倡議已經得到了西班牙、法國、巴伐利亞、美因茨等十個國家的響應。
最讓韋爾斯利侯爵詫異的是,奧地利竟然也是倡議的簽字國之一。
不過他立刻便想明白了里面的關系,奧地利人簽的是“南尼德蘭議會不應被任何君主承認”,他們認定了,南尼德蘭不可能接受選國王——現在掌管南尼德蘭議會的是范德諾特那群自由派,讓他們給自己選個國王,那還不如讓他們上絞刑架更容易些。
實際上,奧地利正是這份“南尼德蘭倡議”最大的幕后推手。至于倡議的版權,自然是約瑟夫二世的寶貝外甥持有。
韋爾斯利惱怒地用手杖狠狠戳在地上,又在心里將路德維希九世痛罵了一遍。
如果現在英國也要求南尼德蘭人選國王,那么就等于是將南尼德蘭議會推到了自己的對立面。而如果拒絕“倡議”,則是自絕于整個歐陸。
他當即吩咐手下啟程,連夜趕往波茲坦。
幾天后,在他向威廉二世承諾提供50萬英鎊的援助,并將南尼德蘭事務全部交由普魯士處理,英國不再插手之后,終于化解了后者的猜疑。
接著,韋爾斯利又馬不停蹄地趕往薩克森……
與此同時,倫敦也擠滿了各國的外交人員。
英國首相小皮特除了每天接待七八輪外交使節,向他們解釋英國無意輸出革命之外,還要不時被喬治三世叫去詢問情況,忙得筋疲力盡。
而在英國議會那邊,輝格黨也沒放過這次打壓他的機會,各種質詢就沒停過。甚至福克斯那家伙還準備發起對他的不信任案投票,還好最后被國王強壓了下去,才算保住了政治生命。
在經過一個來月的折騰之后,小皮特與喬治三世反復商議之后,正式發布了對外公告。
在公告中,英國首先表示了法國之前的暴亂與英國無關。而后又說并不贊同南尼德蘭目前的政治局勢,但對選國王之事也并未松口。最后還承諾,英國將“建議”漢諾威軍隊逐步撤出南尼德蘭,不反對奧地利恢復對南尼德蘭的統治。
在做了這些巨大的讓步,并由韋爾斯利逐國安撫,出讓了不少利益之后,各國對英國的聲討才逐漸減弱下來。
而恢復了正常運作的英國議會也開始著手處理這段時間積壓下來的事務,一份由駐馬格里布特使塔爾莫斯勛爵提交的,關于向摩洛哥做出關稅讓步,并將其設為北非的紡織品中轉站的建議。
韋爾斯利此時還在意大利為“輸出革命”的事情滅火,無法出席議會的質詢,所以此事就這么暫時擱下了。
另一邊,焦頭爛額的韋爾斯利終于基本完成了自己的外交任務,立刻前往布魯塞爾去了解之前的部署的執行情況。
按照他的計劃,范德諾特將派人前往瓦隆區進行煽動鬧事,最好能將混亂蔓延到盧森堡一帶。
他知道法國在盧森堡進行了大量投資,所以那里的穩定將成為他與法國人談印度問題的重要籌碼。
然而,他人剛到南尼德蘭邊境,就接到了小皮特的命令,讓他停止一切與南尼德蘭議會的聯系,并盡快返回倫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