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密特就在燈火通明的巴黎街頭一直閑逛到了凌晨兩點半,強烈的疲倦才終于壓住了興奮的心情,催促他返回旅館休息。
這一晚上,他買了不知多少時裝、保健品還有工藝品,身旁的仆人已經被大包小包壓得筋疲力盡了,不得不雇了個十多歲的男孩幫著拎東西。
施密特入住的“王宮花園”旅館非常豪華,套間里已經通了煤氣燈,發出太陽般耀眼的光芒。僅是這一點,就讓他覺得當初多花了3弗羅林住在這是個正確的決定。
他看著窗外如點綴著無數繁星的巴黎街道,只覺得這里和慕尼黑簡直不在同一個世界里。
他想起那整潔明亮的街道,熙熙攘攘的人群,尤其是時尚靚麗的法國美女,以及店鋪櫥窗里琳瑯滿目的精致商品,嘴里回味著海蝦、牡蠣混合著堅果的鮮香味——那是他剛才吃的北非風味的大餐。
他的仆人將一大堆東西丟在桌子上,揉著快抽筋的胳膊,隨主人目光望向窗外繁華的都市夜景,不由得大聲感嘆:“哦,我覺得,天堂或許就是這個樣子吧?”
施密特沒有如往常那樣嘲笑他沒見過世面,而是下意識地點了點頭。
第二天早上6點,僅睡了3個來小時的施密特便被旅館的服務員的敲門聲驚醒:“施密特先生,您讓我早上提醒您來著。現在已經6點了。”
“哦,好的,謝謝您。”
施密特艱難地起了床,快速梳洗一番,便帶著仆人出門趕往羅亞爾宮。
巴伐利亞商會的幾人已經等在了羅亞爾宮門前。密特忙上前向這些老熟人客氣地打著招呼。
片刻,四下里樂聲響起,法國產業大臣米拉波又做了一番冗長的致辭,而后,伴隨著放飛的白鴿,羅亞爾宮的大門被人緩緩拉開。
手持貴賓函的施密特沒有像其他游客那樣排隊,而是直接從特別通道進了羅亞爾宮。
當羅亞爾宮的花園在他面前出現時,他瞬間便瞪大了眼睛。
他以前也參加過一些博覽會、展會之類的,例如奧地利從十多年前開始,就經常舉辦什么“歐洲博覽會”,英國也曾搞過類似的,但那些博覽會說起來也就是比較豪華的鄉間集市而已。
工坊或商人們在展廳擺出一些不錯的商品,熱情叫賣。政府組織貴族和有錢人來參觀一番,再搞些宴會、舞會,最后成功閉幕。
但此時,施密特的眼前根本不是什么“鄉間集市”,而是極為宏偉的,由高大木墻或園藝分隔開的各國場館。
他從距離最近的奧地利館看到了微縮的霍夫堡音樂廳、斯蒂芬大教堂等標志建筑,一旁的北非館則是布置成地中海港口的景色,里面的羅馬斗獸場模型若隱若現【注1】。
待他與各國貴賓走進了奧地利館,呈現在面前的便是奧地利標志性產業——玻璃制品。
不過和以前簡單陳設商品不同,這里展示的是一整套的玻璃生產流程模型,還有幾名工匠在為大家進行操作演示。
當他看到經過極為繁復的工藝之后,所誕生的一只彩色玻璃酒壺,瞬間感覺那東西如同有了靈魂一般。
再后面是鞣皮、煉鐵等產業的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