瑪麗王后忙拿起面前的文件,又不知道剛才說到哪一條了,只好求助般瞥向身旁的約瑟夫。
見兒子微微點頭,她立刻擺出威嚴的架勢,點頭道:“我同意提案,請布里安大主教準備相關的法令吧。”
布里安忙欠身道:“是,陛下。”
約瑟夫心中也是松了一口氣,看來自己的切香腸戰術成功了。
雖然水利、路政方面的官員影響微乎其微,但這份法令一旦簽署,就等于是開啟了官員“考試上崗”的先河!
所謂“對專業知識要求較高”的職務具體要怎么定義,這里面可就有很大的操作空間了。
你說財政需不需要專業知識?工業管理需不需要專業知識?農業呢?貿易呢?司法呢?
以后溫水煮青蛙,將會有越來越多的政府職位被納入“專業考試”范圍,最終將所有職位都囊括進來,吏治改革最重要的一步就算是完成了。
到那時,官員的專業學習也可以放開給巴黎大學、圖盧茲大學之類的學府,行政管理大學這邊只負責考核就行。
到那時,就成了完整版的“考公”,吏治改革徹底收官。
最重要的是,這一過程是循序漸進的,不會激起現有的官僚階層的強烈反對。
當然,肯定會有對這一制度不滿的人,畢竟某些貴族的廢物兒孫們無法僅靠他們的關系網就能出任高官了。但他們也會想起這次檢閱警隊的盛況,從而將不滿變成牢騷,僅在嘴上說說而已。
實際上,就算是這樣的考公制度,對于貴族來說也是有著巨大優勢的。
首先,這個時代的大學學費非常高昂,普通人家根本上不起。
其次,貴族子弟對于行政管理大學的考核內容也更加熟悉——他們的父輩可是最先在這里學習的一批人。現在可不像是網絡時代,公務員考試真題到處都能找到,平民就算專業學科沒問題,考公卻也不一定能贏過貴族。
所以這就使得貴族對于考公更加沒有抵觸,到底還是貴族階層把控著大部分的政府職位。
約瑟夫倒也不會追求什么絕對的平等,起碼在18世紀,貴族的作用還是無可替代的。
隨即,布里安繼續道:“下一項議案。王太子殿下建議成立"輔助行政機構",作為主要行政部門出現意外時,能夠立刻接手管理的補充。”
見眾人不太理解,約瑟夫便解釋道:“我是從這次的貪污案中想到這個問題的。
“諸位知道,目前有40多名官員在法院接受審判,而且多半都會被定罪。他們所負責的事情短時間內就會面臨停滯,這是必須要考慮的風險。
“所以我認為可以成立"輔助行政機構",職務設置參考現有政府部門,但平時并不授予實際權力。
“一旦現有官員出現意外,就可以從"輔助機構"中抽調相應的官員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