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渾身是血和泥的提普蘇丹帶著八九百名士兵返回了塞林伽巴丹城。
是的,有數百人在返回途中迷路走失。這在沒有導航與夜視設備的18世紀,已經是非常難得的走失率了。足可見這位邁索爾之虎有多么英勇善戰。
不過,他瘋狂的冒險是值得的——他摧毀了英國人大部分的重炮,接下來邁索爾軍又可以窩在防線后面,用大炮拖延英軍了。
在英國人抵達塞林伽巴丹之前,邁索爾已經通過摩洛哥-奧斯曼運輸線購買了大量的火藥和炮彈,足夠他們的大炮耗用到冬天。
按照拉法耶特侯爵所說,到雨季結束時,英國人就一定會撤退。
提普蘇丹正是堅信他的預言,所以才拼了命地將英軍擋在塞林伽巴丹城下。
因為西海岸的南卡納達失陷,邁索爾已經很難獲得摩洛哥從阿曼灣方向送來的物資了。如果英國人能堅持到年底,那邁索爾就只有放棄塞林伽巴丹一條路了。
之后的一個多月里,英軍接連發起了極為猛烈的進攻,但提普蘇丹憑借拉法耶特臨走時布置的防線,以及自身的勇武,屢次擊退了敵人,雖然也付出了上萬人的巨大傷亡,但看似搖搖欲墜的塞林伽巴丹始終未被攻破。
提普蘇丹每天看著從前線搬回來的士兵尸體,眉頭緊皺,對英國人的忌憚與仇恨也與日俱增。
他卻不知道,歷史上的這個時候,塞林伽巴丹城里的糧食已經告竭,邁索爾軍人心惶惶,很快就要敗退了。
而此時,他手里糧草充足,僅丟了毗奢耶那伽羅和南卡納達等少數邊境省份,王國的核心區域基本完好,國力并未受到多大的損失。
相比起歷史上的第三次邁索爾戰爭中,丟掉了行政中心塞林伽巴丹,以及邁索爾以東的所有領土的情況,這已經是好到天上了。
最起碼,如果現在英國人提出讓他拿出3百萬英鎊的賠款來換取撤軍,他只會說一個字:滾!
臨近9月。
英軍的攻勢明顯減弱了下來。
韋爾斯利侯爵得了瘧疾,燒得幾乎無法起床。而他手下的士兵也大量患病,除了瘧疾之外,痢疾更是在軍中肆虐,超過20%的士兵因病失去了戰斗力。
更有一些叫不上名字的烈性病在軍中出現——患病的人有時僅僅三四天,就會渾身滲血而死。
軍醫建議韋爾斯利不要讓士兵們吃稻米——他認為這是引起痢疾的主要原因。但韋爾斯利卻做不到,因為目前英軍的倉庫里只有這種食物。
雖然印度土邦的仆從軍沒有大面積患病的情況,但他們的戰斗力根本不足以威脅到邁索爾人。
英國遠征軍終究是沒能挺得過雨季。
國王陛下親自簽發的嘉獎令,以及晉升少將的委任狀就擺在一旁的桌子上,韋爾斯利艱難地在床上坐直了身體,和前來探望他的康沃利斯相視無言。
火藥瀕臨耗盡,新的大炮更是不可能運來了,而邁索爾人還在不停地偷襲他們。兩人都知道,這場戰爭只能到這兒了。
“馬納塔人連合格的火藥都造不出來,否則再發起幾次進攻或許就能擊潰提普。”康沃利斯嘆了口氣道。
“讓西利爵士去塞林伽巴丹吧。”韋爾斯利擺了擺手,“至少我們能保住毗奢耶那伽羅和卡納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