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諾嘆道:“要是能買工業發展基金就好了,我聽說今年的收益能達到13%。”
旁邊的合伙人一臉苦悶之色:“可惜工業發展基金已經不接受小額認購了。我們可湊不出20萬法郎。去年放開認購的時候要是買了就好了,那時候1千法郎就能買。”
“總會那些大人物真是害死我們了!”有人抱怨道,“上個月老亞森還找我投資他的紡織廠,而我為了等包稅協議,而拒絕了他。”
就在幾人一籌莫展間,咖啡館的門被推開了,一名褐色卷發的中年人揮著手里的報紙朝他們走了過來:
“紳士們,你們看到政府通告了嗎?”
“埃里克,您遲到了。”費諾和他打著招呼,“什么通告?”
埃里克推開眾人的咖啡杯,將報紙在桌上攤開:“今早的消息,政府為了補償包稅人的損失,搞了個"稅制變更基金"。”
他指著報紙道:“只能由包稅人認購,金額不得超過包稅金。”
費諾立刻問出關鍵問題:“利息呢?”
“和十年期國債一樣。而且如果明年的政府稅收情況良好的話,還能得到分紅!哦,還有,這基金最快半年就能贖回。”
費諾等人聞言,頓時眼前一亮。
沒想到政府竟然還有這么體貼的時候!這基金的收益雖然遠不及包稅,但已是他們眼下能找到的最好的投資項目了。
旁邊的斯文男子忙起身道:“我們得動作快點兒!你們看,這可是有限額的,去晚了或許就賣光了。”
眾人聞言,忙丟下咖啡錢,按照報紙上所說的,朝托管基金的銀行匆匆趕去。
當然,這個稅制變更基金就是約瑟夫用來吸引包稅人游資的手段。
他很清楚,包稅人總會的那些巨頭們所占包稅金總額也只有40%,而剩下的60%的包稅人在取消包稅制之后,資金很可能會無處可去。
這個基金的收益比市面上常見的項目要高一些,但也比向財閥貸款的利息低得多。
至于什么“只面向包稅人”、“金額有限制”之類,只是參考了“饑餓營銷”的手段而已。法國政府現在可是非常急需錢用,如果真有人要大筆認購,自然會有“內部人員”現身,幫他們走后門。
而正如約瑟夫所料想的那樣,稅制變更基金推出之后僅用了10天,便已售出3千7百萬法郎。
這還只是在巴黎以及周邊省份銷售的結果,隨著更遠的行省得到消息,這個數字必然還會迅速增加。
……
就在巴黎的稅制改革如火如荼之際,科西嘉島的省議會議員選舉也拉開了帷幕。
與往屆保利領導的復國派一家獨大的情況完全不同,這一屆的選舉足有4個非常有實力的派別參與角逐。
(本章完)
(看完記得收藏書簽方便下次閱讀!)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