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小時?”約瑟夫詫異道,“為何只有這么點兒時間?”
“殿下,技師們都有自己的工作要做,那才是他們薪水的來源。”加曼耐心解釋道,“所以工匠一般只愿意帶一個學徒,并且平常只讓學徒在一旁看著,自己琢磨,幾天都難得到一次指點。
“所以以前一名學徒得5到10年才能出師,這次有您的吩咐,能縮短到2年就算是比較快的了。”
約瑟夫不禁揉了揉額頭。這個時代的學徒制還真是糟糕,就這培養人才的效率,怎么能跟得上工業化發展的需要?
他想了想,接續道:“那么,讓技師拿出所有的時間帶學徒而不做別的,我給他們發薪水,這樣是否就能快些?”
加曼攤了攤手:“殿下,恐怕他們就算答應了,也會私下偷接活兒來干。
“畢竟他們要保持手感才行,否則等教完了學徒,他們很可能就不再是這個行業里最頂尖的那批了。”
約瑟夫聞言默然點頭。
所以一切問題的根源都在于培養機制。
對那些工匠來說,本職工作永遠是第一位的,教學徒只是為了有個人幫忙打下手。這個時代的學費極其微薄,他們基本是看不上眼的。
所以,想解決工業人才的培養問題,就必須要引入職業技工培訓體系才行。
讓教授技能的工匠徹底脫產,成為專業教師,并由他們培養學生的多少來作為發酬勞的依據。
正好以這次培養膛線技師作為契機,建立一批職業專科學校,這將對法國的工業革命起到巨大的支撐作用。
要知道,一名專業技術工匠在工業發展中的貢獻,有時候能超過數百名只會重復勞動的普通工人。而職業專科學校可以讓法國獲得這種人才的速度超過歐洲其他國家數倍!
后世的德國,就是由大批熟練技工撐起了先進制造業,職業專科教育甚至被稱為德國工業騰飛的“秘密武器”,足可見其重要性之高。
約瑟夫當即對侍立門口的埃芒示意:“請您去通知米拉波伯爵、讓索內先生,以及博蒙大主教”
他說到這里不禁頓了頓,雖然法國的教育系統一直是由教會在管理的,但他卻總覺得讓神父去主持工業專科學校的建設,有些違和。
以后還是將教育體系,至少是職高和大學從教會那里剝離出來的,讓他們搞搞地方教區的掃盲教育就可以了。
“還有德尼科先生,明天早上來我這里。”
“是,殿下。”
約瑟夫又轉向一旁的加曼:“您和馬丁尼爾經理也一起來吧。”
工業口、教育口、宣傳口,加上軍械廠的兩位高管,基本上足以將軍工領域的職業專科學校的框架搞出來了。至于其他行業,可以以此為藍本,以后再慢慢進行擴展。
待吩咐完了職業學校的事情,約瑟夫又和老爹就批產奧古斯特1790式線膛槍的規劃一直討論到了黃昏,兩人才疲憊且興奮地返回凡爾賽宮,準備吃晚飯。
本章完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