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來是法國這兩年發展得太快了些,引起了攪屎棍的警惕啊。”
約瑟夫收起了面前的情報文件,揉了揉眉心,“這一屆的英國政府還真是人才濟濟,這么快就察覺到了異常,反應更是迅速。”
歷史上英國也正是依靠18世紀末涌現出的這一批天才政治家小皮特、韋爾斯利、格倫維爾、卡文迪許本延克、喬治坎寧等等護航英國一路完成了工業革命,最終登臨世界霸主的寶座。
英國人的發難比他預料中的時間點來得要早了很多。
和這些天才人物交鋒,還真不是件輕松的事情啊
約瑟夫雖然暫時還不清楚英國人的具體計劃,但從歷史來看,多半還是要搞大陸均衡。
好在英國雖然有錢,雖然能影響歐洲大部分的貿易,雖然制霸全球海洋,但他們的陸軍卻根本不足以挑戰法國。
這就決定了英國必須在歐陸找到代理人,再進行復雜的戰略部署,才能發起對法國的圍攻。
這一過程肯定不可能一蹴而就,所以自己應該還有一到兩年的準備時間。
約瑟夫深吸了一口氣,英國人反應快,但自己這個開掛的反應更快!那就看看最終鹿死誰手吧。
他隨即拿出紙筆,開始整理思路,不時地寫下想到的應對方案。
首先,和英國的沖突最終必將落在戰爭上。所以擴軍備戰就是當務之急。
目前的核心戰斗力近衛軍團再加上穆蘭軍團,兵力只勉強達到3萬。
這在沒有國戰發生的時候基本是夠用的,人數少一些還能節約軍費,但如果要與英國及其盟國全面開戰,起碼得達到8萬以上才保險。
在一兩年內讓近衛軍團的規模擴大160,可絕不是件輕松的事情。
這些新軍不論是軍餉待遇,還是武器裝備,乃至日常訓練,花費都遠超舊式軍隊。
就目前的軍隊規模,去年的軍費開支就已經超過了5千萬法郎,這還是在奧地利支付了大量的后勤花費的基礎上。
如果將近衛軍團擴大至8萬人,估計維持費用就得要9千萬法郎,發生戰爭的話輕易就能突破2億。
要知道,歷史上法國在10年后用大量極其“便宜”的義勇軍撐著,軍費也輕易突破了4億法郎。
以法國目前的財政情況,戰事只要稍微有點兒不順利,恐怕就會面臨崩盤的危險。
約瑟夫不禁嘆了口氣,戰爭打到最后,其實拼的還是錢啊。
歷史上英國人就是仗著自己錢多血厚,硬吃下一次次的敗仗,最后仍是把拿皇給磨死了。
所以,加快工業發展,加快農業改革,并盡量擴大貿易,同樣也是目前最為重要的任務。
好在國內的金融、稅務、市場以及土地等方面的改革已經初步完成,這也讓自己有了一戰的底氣。
本章完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