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克索距離巴吞魯日已超過100英里,來回一趟得一個月左右。他真的是誠意十足了。
然而,埃爾卡諾卻只留下一句,“如果您沒有別的事情,還是讓我們繼續用大炮交流吧。”便返回了城里。
是的,這就是約瑟夫保住巴吞魯日的戰術。
西班牙在密西西比沿岸只有1萬4千移民,加上黑奴和混血附庸,一共也就3萬8千來人。
路易斯安娜政府完全可以咬牙拿出幾萬埃斯庫多幫他們維持生計。
而密西西比河東岸的美國人卻有二三十萬之多,且大部分是響應美國政府西進號召的開拓者。
以美國的財政情況,絕對沒錢補貼這么多人。
一旦這些開拓者破產,就只能返回美國中東部討生活。
美國對密西西比河一帶的控制力會大幅度削弱,印第安人和西班牙人將緊隨其后占據這些土地。
這對美國的西進計劃來說絕對是毀滅性的打擊。
所以,這場“比誰先眨眼”的游戲,輸的一定是美國人。
而且,此時埃爾卡諾的心里其實非常踏實。
因為他知道,印第安人不會真的燒毀新奧爾良港。
甚至被搶的商船大部分都是美國人的——印第安人應該得到過叮囑,會裝作不經意地避開西班牙船。
巴吞魯日的攻防戰重新開始。
不過在隨后的兩天里,又有伍德維爾、孟菲斯等地的官員趕到巴吞魯日前線,請求韋恩準將盡快增援新奧爾良港。
直到密西西比臨時領地政府的秘書官保羅·加拉格爾也來了。他是州政府的二把手。
軍官帳篷里,加拉格爾沉著臉對韋恩道:“幾天前印第安人燒掉了三艘商船。總督大人擔心他們隨時會搞出更嚴重的事情。”
韋恩只是按著佩劍,一言不發。他已經在親自指揮進攻了,但以目前的進度,起碼要一個月才能攻下巴吞魯日。
加拉格爾嘆了口氣:“總督大人已正式向聯邦議會提出建議,和西班牙人停戰,以換取他們穩定新奧爾良的局勢。”
韋恩仍是沉默著。停戰意味著他之前的一系列勝利都將白費,西班牙人肯定會加固密西西比河防線,下次想要占領新奧爾良,必將付出更大的代價才行。
加拉格爾將一份文件遞給他:“這是總督大人擬定的談判條件,您看看還有什么要補充的。”
次日下午兩點。
美西雙方在巴吞魯日城的教堂里,以極高的效率簽署了停戰協議。
協議規定,韋恩的民兵立刻解散,返回各自的州。且伍德維爾和納齊茲兩地設為非軍事緩沖區——實際上這些西部的地區根本不是美國的領土,他們原本也無權在此駐軍。
而埃爾卡諾應在一周之內率軍前往新奧爾良,以最快的速度恢復通航。
此外就是美國爭取到了將密西西比河的美國船只通航數量提高10%的微小收益。
:<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手機版:<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