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不要擔心浪費,錳和鎳的加入量一定要按0.01%的幅度不斷調整、測試。”
“是的,殿下。”旺代爾認真點頭。
他原本以為王太子殿下只是來視察轉爐煉鋼的研發進度,沒想殿下卻更關心他們這些技師對煉鋼知識的掌握情況。
好在他們之前已反復鉆研了殿下的《煉鋼原理》手稿,對于什么“脫硫脫硅”、“爐襯蝕損”、“防止回磷”等等都算是爛熟于心。
當然,這份手稿最精華的部分還是關于對“晶格結構”的闡述。
殿下開創性地提出,在煉鋼過程中,碳元素和鐵元素會形成特殊的空間結構,從而極大影響鋼鐵的性能。
他們這些技師以前也知道含碳量多少會令鋼鐵變硬或變脆,鋼鐵制品需要淬火和退火,但其內在的原理直到看到手稿之后終于有了頭緒。
這讓他們在設計鋼鐵工序時,能夠一改以往只依賴經驗的模式,開始有了科學的理論指導。
當然,其實約瑟夫也只是跟他們講了個大概的原理——更詳細的他自己也不知道——但對于最頂尖的技師來說,這卻是研發路上最難的一步。
只要有人給他們指明方向,剩下的無非是用大量實驗來完善技術。
就是在得到了殿下的《煉鋼原理》手稿之后,納慕爾皇家煉鐵廠的鋼鐵質量有了明顯地提高。
而這次王太子殿下又給他們帶來了新的煉鋼技術——合金鋼原理。
是的,這項技術實在太過重要,所以約瑟夫并未將其寫入《煉鋼原理》之中,而是親自對核心技術人員直接口述。
這座納慕爾皇家煉鐵廠也是法國政府持有100%股份的,所有重要崗位都有王室衛隊和情報局人員入駐。
其實約瑟夫也是在去年時才從法蘭西科學院院長勒羅伊那里了解到,早在40年前,瑞典人克朗斯泰特就用碳還原的方法,從紅砷鎳礦中分離出了金屬鎳。
20年前,還是瑞典人,還是碳還原法,從軟錳石中獲得了金屬錳。
雖然這些實驗室制備方法只能得到極少量的鎳和錳,但好在煉鋼時需要添加的也不多,也就讓他有了開始煉制合金鋼的想法。
要知道,錳鋼、鎳鋼和普通的鋼材,那幾乎是兩種物質!
當然,他也知道,具體要添加多少錳和鎳,在什么時候添加,煉鋼流程需要怎樣調整,還需要大量的實驗才能得出結論。
于是他便趁這次視察鋼鐵廠的機會,讓旺代爾開始著手進行合金鋼的煉制。
實際上,約瑟夫原本是不想讓此事分散旺代爾的精力的——后者目前還負責轉爐煉鋼技術的研發。
不過在他確認轉爐技術距離實現還比較遙遠之后,決定還是兩條腿走路比較好。
著實是聯合蒸汽機公司那邊的研發陷入了瓶頸——100馬力的蒸汽機已連續數次發生管道破裂的問題了。
這一方面要改進對鍋爐壓力的控制,另一方面卻也可以用提高鋼材強度來解決。
:<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手機版:<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