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人在瓦隆區建了大量煉鐵廠,以及兩個大型煤礦。投資足有數百萬英鎊。
只要英軍能攻破布魯塞爾防線,法國人的工廠就會被盡數摧毀。
摩爾爵士正暢想著美好的未來,如果法軍反應得不夠快的話,自己甚至能夠攻入盧森堡。那里同樣有法國的大量鐵礦。
再然后,就是凡爾登了——巴黎前面的最后一座要塞。
下午一點,參謀向摩爾爵士報告道:“將軍,中路軍已渡河完畢。您是否要去南岸檢查防線?”
得益于附近征召來的荷蘭人的日夜趕工,瓦爾河上建起了并排4列的浮橋。這讓渡河的效率變得非常高。
摩爾的目光仍停留在地圖上,擺了擺手道:“讓帕特里克上校負責防線就好。”
他話音未落,就聽到河對岸傳來了巨大的轟鳴聲。
那是12磅炮!
摩爾慌忙拿起望遠鏡,就看到兩條白色的“線”,正沿著瓦爾河河灘,從東西兩側朝自己的軍隊,夾了過來。
“他……他們是從哪兒冒出來的?”他用力眨了一下眼睛,再看,兩支法軍距離更近了些。
“帕特里克!”摩爾爵士大聲喊道,“讓驃騎兵掩護右翼!你立刻去左翼組織防御!”
他自己則一把拽過馬韁,跳上馬鞍,朝河對岸奔去。
但他的衛隊長很快跟了上來,和幾名衛兵將他死死攔住。
南岸的英軍此時套馬的套馬,搬彈藥的搬彈藥。
除了早上渡河的一個團布置了前哨陣地之外,其他士兵根本沒有進入戰斗狀態。
這種情況讓他們的將軍過河,無異于給法國人送戰績。
果然,已經渡河的英軍士兵開始混亂。有人轉頭跑上浮橋,打算返回北岸,有人大喊著原地列隊,準備進行防御,更多的則是愣在原地,等待命令。
但軍官們同樣懵了。之前的情報說法國人只有八九千士兵,在沒有荷蘭人配合的情況下,誰能想到他們竟敢跑這么遠,來發起突襲?
法軍僅有的三門大炮不斷將炮彈射入岸邊的人群之中。由于剛渡河的英國士兵還未充分散開,所以幾乎每一發炮彈都能掠過十多具軀體。
隨著炮彈不斷落入水中,瓦爾河南側的水面很快就變成一片紅色。
緊接著,法國的步兵縱隊就已經抵近了英軍陣地東側——其實根本沒什么陣地,這里亂得像打折的菜市場——然后迅速展開成橫隊,瞄準英國人發起齊射。
這種痛毆沒什么還手之力的敵人情況,還是整齊的線列陣齊射更有殺傷力,所以他們并未使用目前法軍標準的散兵集群戰術。
另一側的百余名英國驃騎兵還正在整隊,就被法國的游騎兵小隊沖散。
繼而加亞爾也指揮瓦隆地方軍包圍了英軍正面防御兵力。
勒費弗爾看著望遠鏡中越來越多的英國士兵擠在渡口,爭著登上浮橋,轉頭對傳令官道:“讓炮兵壓到岸邊,瞄準浮橋開炮。”
十多分鐘后,兩門12磅炮在步兵的掩護下,開始轟擊浮橋。
4座橋上足有七八百名英國士兵,頓時嚇得紛紛跳入河中。
而那些還沒來得及上橋的人,則失去了逃生的希望,開始跪地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