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老板終于開始慌了,不得不和奧利維爾進行協商,在支付了1萬盧布的“審核費”之后,得到了聯合煤業“不接收他們家工人”的保證。
然后英國公司的工人就開始大量辭職——這誰的心里也無法平衡,哪怕改名換姓去法國公司,甚至失業,也不想繼續忍受低工資了。
英國老板只好也跟著漲工錢,一直漲到11盧布,暴增的成本令他們不敢再加下去了——現在都已經踩在了盈虧線上。
就在這時,奧利維爾不計前嫌,主動來找英國同行們討論對策。
“您不能向這些苦力妥協!”約翰煤炭公司的大股東萊利憤憤地對法國人道,“您只要給那些警察一點兒好處,他們就能幫您解決所有麻煩。”
“那會讓我的公司停產兩三個月。那些工人可是動真格的。”奧利維爾道,“他們甚至要燒了我的倉庫。”
眾資本家們頓時一陣咒罵。
“那怎么辦?”萊利大聲道,“我們總不能賠本經營吧?”
奧利維爾子爵立刻接道:“我來這兒就是為了解決虧損問題。”
所有人都朝他看來。
“只要我們一起提高售價,就能保持利潤了。”
萊利搖頭道:“這會讓我們失去競爭力。烏拉爾的礦主很快就能吃掉我們的市場。”
“不,他們做不到。”奧利維爾露出了微笑,“頓巴斯的煤鐵產量超出烏拉爾一倍,從這里出海的運費更是只有烏拉爾的零頭。
“買家在買光了他們的產量之后,還得來我們這里采購。
“所以烏拉爾的礦主很快也會跟隨我們漲價。”
其他資本家們的眼睛開始亮了起來。罷工事件或許還是個機遇,讓整個頓巴斯的礦主們團結了起來。
只用了半天工夫,奧利維爾便和英國老板們達成了價格聯盟,決定將出產的煤鐵價格上漲了25%。
當然,縱使如此,這里出產的煤鐵礦價格也比歐洲地區要低一些。
果然如奧利維爾所料,僅僅一個多月后,俄國烏拉爾地區的煤鐵價格也跟著拉升了25%。
有錢不賺那是傻子!
而頓巴斯加上烏拉爾,出產的煤鐵占了整個俄國的90%以上。
最先感受到痛苦的是莫斯科皇家鑄炮廠。
原材料價格的飆升,令他們生產的炮架、彈藥車,甚至炮彈的成本漲了近六分之一。
于是,他們只得告訴軍事委員會,采購經費需要提高。
緊接著,俄國各地的船舶、農具、馬車,乃至斧頭的價格都跟著大幅上漲。
說實話,俄國作為一個農業國,煤鐵的使用量并不算大。
但同時,俄國的經濟結構也非常脆弱,大量鐵制品漲價,很快就推高了整體的通脹水平。
時間進入1799年1月,奇怪的一幕出現了——由于煤鐵漲價,導致圣彼得堡的面包價格上漲了1戈比。
看似漲得不多,但對于底層的俄國民眾來說,幾乎就是不可承受之重。
【由于本月底有雙倍月票活動,所以請大家暫時先別投月票,攢到月底投雙倍。小作者感激不盡!】</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