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郊區,佳貝服裝廠。
王可跟著堂哥王賀在廠子里到處逛著參觀了一下。
廠房車間里的工人都在熱火朝天地干活。
現在服裝廠一年的產值也有一千多萬。
但剛才經過王可的一番話,王振幾人聽了都有些沉默,心里思緒萬千。
當他們還在為掙百十萬而努力奮斗和興高采烈的時候,人家每年公司開支就有幾十億。
不比不知道,一比嚇一跳。
差距難以想象的大,簡直就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
大體看了一圈后,幾人來到廠區院里。
王可開口表示道:“這廠子規劃的還不錯,該有的都有,想要做大做強,就得有正規服裝廠的標準和要求。”
“小作坊的經營模式圖個溫飽可以,但想要有所發展很難,而且局限性太大了,一旦擴張很容易栽跟頭。”
聽到堂弟的認可,王賀心里也很高興。
“呵呵,現在的技術廠長是我上年挖過來的,技術生產方面都是由他負責管理,一年就得開給他三四十萬塊錢。”
“我平時就負責拉業務談合作,佳靈就是算算賬,每個月給工人發工資。”
他也知道專業的事交給專業的人來做。
同時該給人家的薪資待遇也應該到位,這樣人家才會認真工作。
王可聞言笑道:“這么做是對的,誰也不是萬能的,當老板管好人和錢就行,工作有的是人干。”
“而且看來二嫂確實是二哥你的賢內助啊,哈哈……”
“呵呵,你二嫂的文化程度比我高,人家好歹把高中上完了,我是小學都沒上完,簽合同也只會寫自己的名字,而且字還很丑。”
聽到王賀的自我調侃,大姑父吳愛華和王振也笑了起來。
“哈哈哈……”
笑罷,大姑父打趣道:“現在知道上學的重要了吧,不想讀書,起碼也得把九年義務教育上完到初中畢業。”
“當時我們怎么勸都不聽,寧愿打工干苦力也不上學,看看小可,大學畢業之后馬上就出息掙大錢了,多上幾年學就能多識點字。”
王可輕輕笑了一下。
說是這樣說,但又有多少大學生,即使畢業也掙不了多少錢。
他是因為走了狗屎運,臨到大學畢業撿到了“幸運硬幣”。
沒有“幸運硬幣”,他也狗嘚不是。
可能現在還在哪家設計公司整天加班修改設計稿呢。
“現在學也不晚,只要想學,啥時候學都不晚,而且學習也不是上學這一個途徑,在生活中或者工作中都能學習。”
“學習不能決定一個人的上限,但可以決定一個人的下限。”
生活中也有很多沒上過大學的人,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
學歷的高低,或許不能決定一個人的上限,即未來的最高成就,但它基本可以代表一個人的下限,即最低成就水平。
而且在大多數情況下,學歷越高,起點越高,職業發展前景更好。
畢竟上學不是白上的,眼界和見識都會有很大的提升。
聽到王可的話,大姑父吳愛華哈哈一笑。
“還得是小可上過大學有文化,最后一句話說的很多對,有很多人都在沒文化上吃了大虧,干一些事都是心里有勁但使不上力。”
王可笑道:“嗯,就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大姑父聞言笑著附和了一句。
“哈哈,對,就是這么說的,叫‘心有余而力不足’,我也是沒文化,不然怎么也得比現在混得強吧。”
王振、王賀幾人聞言紛紛笑了起來。
“哈哈哈……”
眾人從廠房里出來后就歡笑不斷,引得來往的工人紛紛投來目光打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