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德對于這本書看的也是津津有味,里面的不少奇思妙想也讓他大開眼界。他本身不排斥科技,事實上,修行和科技最終也必然是要走向融合的。
為了解決魔法元素缺乏的問題,在這本書中也提到了一些解決的方法,那就是構建魔法元素生態鏈。在自然界中,其實并不缺乏元素,哪怕普通的樹木或者泥土之中,都有著充沛的魔法元素。
但是,大部分的元素都十分穩固,根本無法提煉出來,只有特定的一些植物或者動物組織中蘊含的魔法元素是可以萃取的。
所以,這本書作者想到的辦法就是間接提取魔法元素。舉個簡單的例子,燈籠草中蘊含著木系元素和光系元素,燈籠草會主動的吸納游離的土系和水系元素從而轉化為木系元素,還會吸納空氣中的光系元素,一旦大規模的種植,四周游離的元素總量不變的情況下平攤了開來,那燈籠草中蘊含的元素也會隨之有相應的降低。
但是,有一種植物叫做針管草,可以直接從泥土中吸納土系元素,然后再轉化為木系元素存儲在體內。只是針管草轉化的木系元素很穩固,也沒法被提煉出來。
在這個時候,就需要一種名叫毒蛞蝓的昆蟲出馬了,這種昆蟲很像是沒有殼的蝸牛,是一種名副其實的害蟲,專門喜歡吃各種植物的葉子和根莖,再加上還帶著清微的毒性,人們都很討厭這種蟲子。
但毒蛞蝓卻能夠吃掉針管草,從而將針管草中的木系元素給儲存起來。毒蛞蝓拉出來的糞便,再次的被轉換成土系元素。
而這種土系元素是游離的,并且糞便中蘊含著很高的養分,可以讓燈籠草乃至大部分的植物吸收。
當然,這樣做也并非是完美的,你土系元素上去了,但水系元素不足,長出來的燈籠草也不能作為材料使用。
除非是找到另一種植物或者生物來轉化水系元素。
因此,隨著學科的完善,魔藥學中也誕生了一個分支,那就是魔藥養殖學,一幫人專門在那研究怎么完善魔法元素鏈。
雖然到現在為止也沒有突破性的進展,但在小范圍內,已經能夠勉強讓一些動植物轉化元素了。
看到這里,羅德的心中一動,他想起了上次補足芯片后出現的那個試煉場功能。哈爾賽聯邦的人在芯片中放置了各個物種的基因碎片,一旦落入某個惡劣的環境中,就會利用這些基因碎片將原本的動植物復制出來。
而這些動植物本身就是一個巨大的生物鏈,可以最大限度的吸收泥土、空氣、乃至各種惡劣環境下的能量,從而讓人獲得生存的機會。
這里的環境惡劣,并不僅僅是指極端環境,還代表能量穩固的世界,就像羅德現在所在的地方,雖然也誕生了修行,但大部分的元素都是穩固的,想要直接利用很難。
哈爾賽聯邦的人再強,那也是要吃東西的,而且吃的還是高能量的東西,如果沒有這個生物鏈作為補充,他們也會很快的削弱。
羅德很驚奇的發現,這兩者在根本上其實都是相通的,只是哈爾賽聯邦已經將這個方面做得很完美了。
在圖書館中,類似于魔法元素生態鏈的東西還有很多,羅德看的津津有味,一直到圖書館的下班時間到了,他才戀戀不舍的離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