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比較戲劇性的事情就在后面了,因為黃金教派被滅了,十國……準確的應該說是七國,因為已經有三國被布兀里給滅了。
這七國一看黃金教派都沒了,那他們舉著這個大旗也沒有意義了,而且現在他們的首要敵人就是布兀里,干脆大家一起加入沙盟得了。
這個提議立馬得到了所有人的認同,各國匆匆的簽訂了加入沙盟的協定,然后就開始聯合調動兵力,跟布兀里對抗了起來。
遇到這樣的情況,布兀里不僅沒有膽怯,反而選擇了進攻,而且還是強攻,是不計較任何后果的強攻,而他強攻的對象就是尼爾拉酋長國。
這個國家的實力,跟馬特拉差不多,在諸國之中也能排到前三了。在哈谷爾十六國中,其實沒有占據絕對優勢的國家,哪怕再厲害的國家,你只能說他排在前三。至于是不是第一,那也得打過才能知道。
這一戰的瘋狂,是任何人都沒有預料到的,布兀里手下的二十五萬大軍直接傷亡接近三分之一,而尼爾拉也徹底便被打殘了。
因為尼爾拉他們是一開始就被打懵逼了,他們本來以為布兀里會挑那些實力較差的先下手,沒想到會這么瘋狂,直接就朝著實力最強的開干。
尼爾拉的國內常年維持了十五萬左右的常備軍,還有二十萬左右的后備軍,但是布兀里的這些士兵都是從沙盟接手的,都是職業軍人,戰斗力十分強悍。再加上是突然襲擊,導致尼爾拉在這一次的戰斗中損失了七萬多人。
在這一次的戰斗之后,扎布拉克還命令所有人對尼爾拉燒殺搶掠,物資財富能夠帶走的就帶走,不能帶走的就當場焚毀,本來他還打算發動屠城的,但被羅德給制止了。屠城這樣的事情,是文明社會所禁止的,羅德畢竟是圣十字教會的教士,總要顧及影響。
在這之后,扎布拉克才讓所有的士兵迅速的往回趕,全力布置防御。
他這一步,也是另有深意的。他手下能打的就是從沙盟接手的那些士兵,但那些士兵的真正效忠對象畢竟不是他,等到時間的推移,那些士兵聽到了外面的訊息之后,肯定給他造成一定的麻煩。
所以,他干脆先去消耗一波,讓那些士兵死掉一批,順便擴大一下戰果。然后再開始鞏固已經得到的地盤,徹底的消化已有的力量。
布兀里防御的中心就是大馬斯特城,這個地方是哈谷爾對外的最大港口,也是各國進口糧食的最大運輸點。一旦這里被封鎖,各國肯定維持不了那么多的常備軍。
那么各國只能有兩個選擇,一個是解散部分軍隊,另一個就是發動猛烈進攻。解散部分軍隊估計在初期不太可能,畢竟那些國家也不傻,那只能選擇進攻了。
布兀里的國內也早就做了準備,比如說修建堡壘,近期一連滅了三國,再加上俘虜的十國聯軍的有二十幾萬,布兀里的人手還是很充足的。
他們大肆的在各個關卡處修建堡壘,石頭全部是從當地采集,然后在這些堡壘中架設火炮和機槍,基本上敵人想要攻下一個堡壘,就得付出大量的傷亡。
布兀里現在不怕打長期戰,因為他們依靠這大馬斯特城,糧食補給充足。只要你錢財足夠,足以從外面買到任何東西,不論是糧食還是槍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