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開始的時候,哈谷爾人還能克制,讓這些黑奴跟貧民窟的人生活在一起。但是他們很快發現,黑奴其實是社會中極度不穩定份子。
因為意識形態的不同,黑奴和哈谷爾人之間時常會出現矛盾,從而發生區域性沖突。還有就是黑奴會和當地的女子結合,生出一些皮膚黝黑的孩子,而且這樣的特征得持續很多代才能淡化消失。
對于哈谷爾人來說,這是很恥辱的事情。
在忍耐了幾年之后,哈谷爾各國持續的頒發了血腥了“黑奴捕殺令”,命令各**隊對黑奴進行殺戮,一時之間,哈谷爾沙漠血流成河,超過一萬名黑奴死亡。
至此之后,黑奴才在哈谷爾銷聲匿跡。
但是,他們的后代遺留了下來,偶爾在一些地方,能夠看到黑皮膚的混血兒。
吉森其實是有貴族血統的,他的母親是一個小貴族的女兒,在當初“黑奴捕殺令”出來的時候,一些黑奴歇斯底里,沖入了一些平民和貴族的家中,搶奪那些人的錢財,同時也對一些婦女進行了奸污。
他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出生的,很多女子在知道自己懷孕之后,都服用了打胎藥,避免生出黑皮膚的孩子。就算是生出來的,也會選擇將孩子掐死。
他的母親也是服用了打胎藥,但不知道是藥性太差還是他生命力足夠頑強,竟然就這么存活了下來。
在他出生之后,他的母親或許是自身的母性意識的覺醒,毅然的選擇了和家人斷絕了關系,并將他撫養長大。
因為自己皮膚的原因,他從小就受到了所有人的嘲諷,只有他的母親會鼓勵他要堅強和自立。雖然他知道,他的母親其實頂著遠比他要大的壓力。
他沒有進入學校學習的機會,但他的母親從小就教導他讀書寫字,所以他的文化水平比很多高中生都要厲害。
在聽聞厄爾尼斯山的修道院找人之后,他便做了一個很重大的決定,那就是來這里做一個教士。
一方面是因為他的母親就是一個虔城的圣十字教會的信徒,另一方面他沒法找到工作,他只能用這種方式來給母親減輕生活壓力。
他也不確定這里會不會收他,但他總要試試,這么多年來,他習慣了別人的冷眼,就算再受一次也無妨,可萬一成功了……
而幸運的是,他被招收了,并且包吃包住,他心里對于修道院十分的感激。這次的考驗設立下來之后,他連猶豫都沒有,就直接往山道上爬去。
重力提升了零點二倍,看似不多,實際上卻是相當于在一個人的身上背了十幾公斤的東西,這山道有一千多米,再加上陡峭難行,對于他來說,是一個很大的考驗。
吉森或許是繼承了沙陂陀洲人強大的身體素質,所以他攀爬的速度還是很快的,一口氣就爬了三百多米。三百多米之后,他的速度才逐漸的放緩。
抬頭向上看去,除了是看不到盡頭的山道之外,就是一顆明晃晃的太陽在天空之上,灼熱的陽光烤在所有人的身上,讓人汗水不住的滴落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