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待到新店開張,到那時再回去吧。”郝建軍感覺兒子的制作工藝比較復雜,要求苛刻,沒有個把月仔細琢磨,很難弄清楚那五個鍋底底料配方的工藝。
家里還有甘蔗亟待收割,僅憑老婆一人,顯然難以應付這項繁重的工作。
另外,兒子跟他講了,在年前,家里要大概裝修過渡一下,買些新家具和家電。
經過預算,裝修以及購買家具和家電的總費用大約在三四萬元左右。
如今兒子手頭寬裕,他打算改善家里的居住環境,畢竟住在毛坯房里確實條件艱苦。
等過年后,再想辦法買塊大面積的宅基地,先把地基弄起來,等資金充裕了再蓋,兒子說怕今后有錢也弄不到大面積宅基地。
而老房子則將被用作香堂,供奉佛像,并存放雜物,新房子則作為居住之用。
如此打算的話,郝建軍和老婆得在家里制作火鍋底料,直到家里的新房子蓋好。
一想到要蓋新房子,郝建軍全身充滿了激情和期待。
對老一輩的人來說,房子不僅僅是一個居住的地方,更是一生的寄托和歸宿。
它承載了歲月的痕跡,見證了家族的興衰,也寄托了無數對未來的憧憬和期待。
不僅僅兩廣人,眾多農村家庭也都熱衷于將自家的房子建得富麗堂皇。
當然,其中有非常嚴重的攀比性質。
他們競相攀比誰家蓋的樓層更高,外觀更氣派。
外面裝修得非常漂亮,但內部卻是毛坯房。
這種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的現象并不少見。
當然,除了攀比心理之外,也有其他考量。
比如,在夏天,最高層由于直接暴露在陽光下,室內會變得異常炎熱,因此常常被當作隔熱層使用。
而先裝修外墻,是怕雨水滲透到房屋內部。
但那種外墻面裝了瓷磚,而內部卻是毛坯的,這顯然是面子問題。
結果呢,預算不夠,住了好多年毛坯,也拿不出錢來再裝修室內。
哎,該死的攀比心。
又兩天后,
劉鳳清乘坐汽車踏上了返回老家的旅程。
而郝建軍則選擇留在粵城,繼續深入研究和琢磨火鍋底料的制作,每天,他還會前往旗艦店查看裝修的進展情況。
郝強母親來粵城的時候,提著麻包袋;
回去的時候,就拖著一個行李箱,風風光光回家。
1月6日中午,劉鳳清回到老家。
當她路過村里的大榕樹時,許多村民都注意到了她的身影。
有些人對她的早歸感到好奇,畢竟之前還聽說她和郝吹牛一同前往粵城打工賺錢。
“咦,軍嬸啊,不是說去粵城了嗎?怎么這么快就回來了?”
“你家郝建軍呢?怎么沒見他和你一起?”
面對村民們的詢問,劉鳳清拉著行李箱,微笑著回答道:“我先回來,我老公過段時間再回來。”
“粵城那邊的生活應該很不錯吧,那邊的飯菜價格貴嗎?”一位村民好奇地詢問。
“生活確實挺好的,但吃飯的價格嘛,就得看具體在哪里吃了。”她并沒有像她的丈夫那樣喜歡夸大其詞,對于兒子做生意的事情,她并不想過多提及。
簡單的寒暄過后,劉鳳清便拖著行李箱踏上了回家的路。
她的身影漸行漸遠,而一些喜歡八卦的大媽們則開始了各種猜測。
有人說劉鳳清在粵城找不到工作,只好提前回來,而郝吹牛極有可能找到工作了,工資并不高,要不就不讓他老婆回來了。
這些傳言在村里不脛而走,越傳越歪,說郝吹牛在粵城當門衛。
郝建軍要是知道村民這么說他當門衛,他肯定大罵那些亂造謠言的人:尼全家才當門衛!
老子在研究賺錢的秘方,懂不懂?</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