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清晨。
郝建軍踏上回老家的旅程,郝強開車送至汽車站。
家中瑣事繁多,甘蔗的收割、房子的裝修工作正緊鑼密鼓地進行,幸好有大伯郝建民的熱心幫助和安排。
在兒子回家之前,郝建軍想將家里裝修得煥然一新,家具齊全,空調安裝妥當,讓兒子無需為這些瑣事分心。
過去的日子里,郝建軍曾誤以為兒子上了大學后便能輕松自在。
他以為,兒子有錢了,每天瀟灑度日,無憂無慮。
然而,現實卻并非如此。
每當夜幕降臨,他目睹兒子在電腦前碼字忙碌至深夜,既要努力學習,又要處理生意上的事務。
清晨時分,兒子又早早起床,堅持鍛煉身體,趕去學校上課。
這樣的身體,能吃得消嘛。
郝建軍深知自己不懂管理生意,沒有得到兒子的同意,就不會瞎插手指揮,以免干擾其正常運作。
經過一整夜的深思熟慮,他仍未找到切實有效的方法來提升店鋪業績。
他唯一能做的,就是幫兒子制作火鍋底料,為兒子分擔一些壓力。
經過這么多天的摸索和實踐,他已經掌握了許多制作工藝,并詳細記錄了各種香料的要求和進貨渠道。
不過,距離兒子的要求還有一段距離,還需要繼續努力,爭取在元宵節前達到兒子的期望,從而為他減輕一些工作負擔。
好不容易得來的財富密碼,郝建軍懂得把握。
雖然平時喜歡吹牛,但在關鍵時刻,必須得靠譜一點。
1月28日中午。
暖和的陽光灑在寧靜的村莊上,郝建軍拖著行李箱,從村口前往家里。
與上次出發去粵城時,懷揣著激動的心情。
這一次回家,同樣是如此。
但不同的是,自己兒子已經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兒子發大財了,他和老婆能享福了。
他的臉上,滿是自信的笑容。
他一手拖著行李箱,另一只手夾著煙,悠閑地看著兩側的風景。
許多村民的甘蔗已經收割了,村路邊停著幾堆甘蔗,等待上車拉到糖廠。
干枯的泥路上,落了不少甘蔗葉子,還有一些被車子壓過的甘蔗渣。
村路比往常更爛,幸好這幾天沒下雨,要不他拖著行李箱回家真麻煩了。
村里那棵古老的大榕樹下,那里扎堆了二十幾名村民,或打牌,或聊些八卦,
郝建軍路過時,引起了眾多村民的注意。
不久前,劉鳳清短暫離家幾天后便歸來,很多村民以為郝吹牛沒有一起跟他老婆回來是找到工作了。
然而,今天郝吹牛的歸來,讓村民們充滿了好奇。
“建軍啊,不是說你去粵城打工了嗎?怎么這么早就回來了?”一位村民好奇地問道。
“是不是快過年了,公司提前放假?”另一位村民猜測。
郝建軍走向榕樹下,從口袋中掏出香煙,遞給那些平時吸煙的村民。
面對村民們的詢問,他眉頭微皺,臉上露出不悅:“誰說我去粵城打工了?純屬胡說八道!”
接過香煙的村民笑著回應:“村里有人說的,說你去粵城當保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