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河能源公司工廠的開工手續下來,正式開工。
只是簡單舉行了奠基儀式,參與人員只有集團的管理層。
兩塊地皮連在一起,達到180畝,規模可不小。
3月6日,
郝強在辦公室整理自己的專利資料,學校讓他匯報一下,方便宣傳他的事跡,即“2005年年度人物”。
同時,郝強的事跡也將在中大校史館里公布。
他去年申請的專利,結果已經下來了。
已經通過公告或授權的一共有五項發明專利,三項實用型專利和三項外觀專利。
《一種充電口斷電保護裝置及電動車》等五個發明專利處于實質審查階段,離授權還遠著呢。
一項發明專利要經歷申請、公告、實質審查和授權等流程。
從申請到公告,通常是三個月時間。
要通過授權,通常來說,要經歷一年半時間。
而《一種電動車的電池固定結構》等三項實用型專利已經獲得授權。
實用型專利從申請到授權,如果沒問題的話,通常六個月時間就通過了。
公司的一些專利,郝強獨立完成的,那他就自己申請。
大部分專利是員工申請的,申請人(專利權)當然寫的是公司的名字,所有權屬于公司。
發明人可以寫員工名字,享受的是榮譽,并沒有實質利益。
公司為了激勵員工申請專利,都有相應的補助。
若有空,郝強打算寫幾篇sci論文。
本科生能發表sci論文并不是什么稀罕事,但若能發表一區二區的期刊,那就是非常牛比了,博士都不一定行。
以郝強目前的研究項目,能發表三區sci論文就很不錯了,除非他研究的項目非常深。
對一個混學術資質的教授來說,一般發明專利的含金量比三區四區的sci論文要高一些,但比不上一區二區的sci論文。
如果能發表兩三篇二區sci論文,博士畢業不是什么問題。
當然,對企業來說,sci論文沒用,發明專利才是核心。
這也是郝強目前沒發表什么sci論文的原因,他又不混學術界。
但他想沾點學術光環,給自己套上學霸標簽,最好還是發表幾篇sci論文。
說到底,就是好聽。
郝強向學校匯報他的專利資料后,剛過兩天,中大2005年年度人物結果也公布出來了。
每一年,中大都會評選一位中大年度人物,不可能從學生中挑選,除非是影響力極大的奧運冠軍,
一般是成果斐然的院士或杰青等杰出人物。
而杰青,一般都是年輕博導,學科帶頭人,院士候選人,一般博導都沒有資格評選。
自1994年開始評選以來,全國累計杰青獲選人數才一千人出頭。
郝強,就是與這些學術大佬競爭。
2004年,他肯定不夠資格。
光論績點和大學英語四六級成績,當然也不夠資格,但沒有不行。
大學英語四六級高分成績在一區sci論文面前根本不算什么。
綜合郝強各個領域的社會影響力,他能獲選也很正常。
在學校的各個宣傳欄,學校網站都進行了公布。
剛公布出來,立刻引起所有師生震撼。</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