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老百姓也非常的熱情,想要一睹那些學子俊彥們的風采,最重要的是,他們都想瞧瞧大羽的才子們是否能于今夜戰勝來自南越的才子。
南越使團這一回來勢洶洶,其中不乏驚才絕艷者,那領頭的隨珠公主更是甩下狂言,說大羽才子除了那許少安之外,全是渣渣。
南越公主這般說顯然是有備而來,老百姓對此倒是一笑置之,可對于那些京城或者是從全國各地趕來的讀書人,這樣的狂言便像是一柄利劍似的,扎進了他們的心窩。
狂妄,很狂妄!誰說大羽除了許少安就都是渣渣了,這分明就是侮辱,赤裸裸的侮辱,今日文壇比試,定要叫南越使團知道,大羽才俊之中,并非只有許少安!
大家是摩拳擦掌。
太學院更是精挑細選了十位頂尖才子參加這次文會,至于還有一個席位,便是留給那姓許名少安的平湖才子的。
太學院早就放出了風聲,與許少安隔空對話,邀請許少安參與中秋文會,這一次文會規格很高,按理說,憑著許少安一介白衣是沒有資格入選文會的。
但許少安的名氣太大,太學院想要通過文會看看許少安的真實水平,驗證外界謠言的真假。
但卻沒有強制許少安一定要來,只是留了一席位置給他,他來便來,不來便不來,來了便在文壇上用詩詞為他自己正名,可不來……那就只能由著他背負那些謠言。
這年頭文人都在惜自身的名聲,但考慮到許少安這人是出了名的淡泊名利,或許人家就不惜背負謠言,就是不來呢?
就在大家都揣測之時,一個確切的消息傳揚開來——許少安將參與今晚的文會。
這是一個年僅十七的少年,在如此年紀,他便有了好些能夠流傳千古的詩詞。
這些詩詞傳播的很廣,以至于普通老百姓都知道他,更是驚訝于他的過往——
傳聞他并沒有正兒八經讀過書,只是偷摸著讀書,即便讀了很多書,有了很好的學問,可他因為淡泊名利,卻是連個功名也沒考取。
但更令人好奇的是,他沒有一顆成為士大夫的心,卻成為了一個市儈的商人,在這時代,商人的地位很低,也不知道他是如何想的。
可偏偏這個市儈的商人,用實際行動證明了什么叫做“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他用經商而來的錢銀賑濟北疆難民,甚至建造長城。
目的僅僅是為了他讀書時所明白的道理。
如此一來,他給人感覺就很純粹了,所以在人們的眼里,他的人性開始有了某些光輝,讓人不禁去想他是個什么樣的人。
這也是為何,當得知許少安要參加文會后,不少才子甚至老百姓都等候在了瑤光湖邊的那家少安書屋外。
只因許少安被太后送出宮之后,就徑直去了少安書屋,然后明堂先生招待了他。
據說許少安進京以來,這是他第一次去少安書屋,也不知道在書屋內與明堂先生聊些什么,至于聊這么久嗎?
以至于大家等的都有些焦急了,心說許少安咋的還沒出來?
他們哪里知道,這位許少安乃是吳綺羅所易容,之所以火急火燎的來到明堂先生這里,是因為她在南屏山莊從黎秋水那里聽來的隱秘。
她想將這個隱秘告訴明堂先生,僅此而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