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呀?”郝書莉驚恐似地問著。
“她的一篇文章,差點讓我無家可歸。”
“怪不得這么厲害。”
“今天就是專程給你道歉的。”
“這份禮重,怕是有些接不住。道歉不用,以后不要在沒有事實依據的情況下,再隨便點評我就行。”
“我還有些問題,想當面問你。”
馮奕嬌也許是被個人情緒帶跑偏了,完全忘記了職業素養,在言辭上更是丟了往日的水準,根本不像一個官媒記者,倒像受氣的小媳婦。
“該說的,能說的,都有人替我說了。不想說的,不能說的,問了也是白問。還是那句話,你一路辛苦,今天我請客。”
郝書莉對馮奕嬌的第一印象非常不友好,即使她是記者,也沒給她留面子。
今天的飯局她沒興致,在他們落座后,郝書莉就離開忙其它事情去了。
本來他們今天約好談事,結果被馮奕嬌給攪了局。
安遠建工集團要對組織機構進行一次大調整,建工業務分拆成第一、第二、第三分公司,以及房地產公司。
其它業務仍歸集團總部。
同樣如此,卓青遠任集團公司董事長,彭玉玲任集團公司總經理,郝書莉還以特別顧問的形式在集團公司掛職。
馮奕嬌堵到卓青遠的時候,他們正準備商談最終的項目分配,所以郝書莉擠兌她,不是沒有道理。
回到濟中后,馮奕嬌花費三天時間來確認主題,并整理材料。
緊接著,濟中日報再次以三天為期的新聞專題,對本市出身的優秀青年企業家,進行詳盡報道。
第一天的主題,一個濟中的農村青年,只身一人遠走他鄉,靠著養豬成為造富神話,成為無數青年的創業典范。
用事實證明,是金子總會發光。
第二天的主題,一個創業青年,在創業過程不畏艱難,靠偷,偷出一套套技術設備。
不僅打破國外的技術封鎖,還完成了技術超越。
第三天的主題,一個青年企業家深入大山,做支教老師,捐建學校。
面對百年不遇的雪災,更是千里奔波,只為給村民們挖出一條生命之路,用實際行動回饋社會。
原本馮奕嬌還準備了第四期,主題是鏟黑除惡。
主編看后做不了主,拿著稿件去找社長,最終被社長扣了下來。
村長給出的理由是,防小人之心。
社長拿著稿件去找廖澤偉,一件件驚心動魄之事,連卓青玉都聞所未聞。
風光的背后,是遍體鱗傷的堆砌。
馮奕嬌的專題報道,在濟中市反響極大。
市政府辦公室特別約見馮奕嬌,讓她陳述整個新聞調查的過程,確保事件的真實性。
在得到肯定地答復之后,他們甚是惋惜,這種的優秀人才,本該為他們濟中所有,現在卻拱手替別人做了嫁衣。
經濟中市政府研究決定,給卓青遠分配一個奧運火炬手的名額,并且排在卓青玉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