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醫仔細地為阿箬診察之后,長舒一口氣說道:“這位姑娘身體并無大礙,只是有些虛弱,需要靜心調養一段時間方能恢復如初。”阿箬聽聞此言,心中稍稍安定下來,但臉上仍帶著些許不甘之色。
她看向如懿,輕聲說道:“主兒,我這般拼命都是為了您啊!那慧貴妃實在欺人太甚,總是處處打壓您,我看不過眼,這才想要替您出口氣。”
如懿皺起眉頭,略帶責備之意地看著阿箬道:“你呀,在這深宮內苑之中,怎可如此不知進退?咱們本就勢單力薄,你這般逞強好勝,與他人相爭,只會給自己招來更多麻煩和禍端。”
與此同時,如懿將親手抄寫的佛經呈遞給了慧貴妃。慧貴妃接過佛經,草草翻閱幾頁后,嘴角泛起一絲冷笑,嘲諷地說道:“哼,瞧瞧這字跡,如此潦草,哪有半點誠心認錯的樣子?本宮看吶,你根本就是敷衍了事。這樣吧,明日你到長春宮請安之前,務必重新抄錄百遍送來,否則休怪本宮無情!”
如懿深知慧貴妃此舉乃是故意刁難,但也只能無奈應下。回到寢宮后,她默默地提起筆,然而這次她所書寫的卻并不是佛經,而是一首出自旁人之手的詩歌。
一旁的惢心見狀,不禁好奇地問道:“主兒,您這是何意?為何不抄佛經呢?”
如懿微微一笑,解釋道:“抄佛經不過是些表面功夫,耍弄這些小巧手段又能如何?這首詩,才是最為重要之物。”
時間一分一秒過去,窗外的天色逐漸大亮,而如懿終于完成了所有佛經的抄錄工作。此時的她早已疲憊不堪,但眼中卻閃爍著堅定的光芒。
惢心小心翼翼地捧著那一摞厚厚的佛經,正準備前往慧貴妃處交差,誰知在路上竟偶遇了弘歷。
原來,如懿所寫下的那首詩竟然是劉禹錫的《浪淘沙》!回想起曾經與如懿相處的時光,弘歷清晰地記得自己向她提及過對于江潮壯闊景色的心馳神往。而今日,恰恰便是八月十八的觀潮之日。當他留意到自己昔日所說之言竟被如懿銘記于心時,內心不禁涌起一股深深的感動之情。
就在這時,弘歷又有了新的發現——這首詩的下方居然還附有如懿親手抄寫的佛母經。面對這意外的驚喜,一旁的惢心趕忙上前解釋道:“啟稟皇上,娘娘聽聞此次觀潮之際,有人不慎被卷入江中,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損傷。娘娘心生憐憫,故而特意抄寫此佛母經,期望能夠以此眷顧那些受苦受難的百姓們。”
聽到這番話,弘歷臉上露出贊賞之色,當即吩咐身邊的王欽:“速將此佛母經供奉于神龕之中,本月之內不得取下。”顯然,他對如懿這份慈悲之心極為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