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工業局的人提出什么要求,他們全部都答應了。
雖然機械廠挺大,但公私合營照常進行,根本沒有什么不公平的條款。
除了紅星機械廠,周圍幾個機械廠也要進行合營。
合營以后。
附近所有的機械廠都要合并成一個廠子,加起來有三千多工人。
這還不算。
還要從首鋼那邊將幾個軋鋼車間的設備和工人都調過來。
又是四五千人。
再加上新招的工人,在人數上肯定會接近甚至超過萬人。
合營以后紅星機械廠將改名為紅星軋鋼廠,成為名副其實的萬人大廠。
婁振華心里暗暗震驚。
若是將附近幾個機械廠聯合起來,再引入軋鋼車間,然后直接和首鋼廠對接。
那.。
將來紅星軋鋼廠的生產能力就相當可怕了。
工業局的同志將公私合營合同交給婁振華夫妻讓他們看看還有沒有異議。
夫妻兩個相互傳閱了合同,都說沒有異議。
贖買股份也好。
稀釋股份也罷。
都是按照正常的商業規則辦事兒,沒有借助郭嘉的力量強壓他們。
婁振華心服。
雙方一式兩份兒在合同上簽了字。
合同每人一份兒,立即生效。
此刻。
<divclass="contentadv">紅星軋鋼廠算是合營成功了。
郭嘉沒有出錢直接贖買婁振華的股份。
不過。
從首鋼廠將幾個軋鋼車間的設備運輸過來,再加上郭嘉還要投入一千億甚至更多運營軋鋼廠,還有周邊機械廠的股份,在保證郭嘉絕對控股的基礎上,他手里的股份怕是不多了。
甚至。
有可能被壓縮到百分之三十以內。
今年不贖買股份,從明年開始,從軋鋼廠利潤當中拿出一部分贖買各個機械廠的股份,十年之內將股份徹底買完。
合同簽了以后,由四十個人組成的資產清算小組就開始進駐軋鋼廠。
婁振華不解的是其中還有幾個蘇聯人。
他們在對機械廠設備進行評定、估價的時候還特別的關心設備的生產性能。
很快就確定了機械廠的價值以及婁振華在新軋鋼廠里的股份占比。
最后的結果是婁振華在新軋鋼廠的股權比重是百分之二十三。
加上其他幾家小機械廠,私方股份不超過百分之四十。
很多蘇國專家在工業局同志的帶領下進入了各個機械廠,規劃將來軋鋼廠的布局。
蘇國專家的意思是將幾個機械廠的設備、工人都集中在紅星機械廠這邊,其他的地方新建軋鋼車間等廠區。
從第一機械工業部那邊調過來一個姓楊的廠長。
婁振華不再擔任廠長。
他是私方董事之一,同事保留經理的職務。
雖然他的意見楊廠長是要聽,但卻是不能像以前一樣一言九鼎了。
不過。
婁振華不在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