廚師罵人的時候只會用“笨蛋”、“傻瓜”等幾個粗淺的詞匯。
用本國話可能會罵的更痛快一些。
何雨柱最開始的工資是十八萬塊錢一個月,可以說是很少甚至是工人當中也算最底層了。
不過。
這家伙忍了,一心想著等時間長了工資再漲一些呢。
另外。
他可沒放棄到紅白事兒上給人家做飯這項“事業”。
周末的時候還是可以過去的,每個月給人做四五次飯就能得到十萬塊以上,操作的好了工資或許能和易中海這些人差不多。
何雨柱進了小食堂給蘇國專家做飯,易中海有些失望。
要是他能留在大食堂工作甚至到窗口負責打飯,沒準兒易中海還能占點兒便宜呢。
可是。
現在。
他的希望破滅了。
一大媽覺得丈夫甚至是自己都有功勞。
何大清這家伙跑路之前將何雨柱兄妹托付給丈夫和李林幾個了。
丈夫幫這何雨柱解決了工作問題。
其他人都做了什么?
李家最多不過是讓何雨柱在他們家吃了幾頓飯而已。
劉海中、老賈兩人甚至根本就沒有幫過何家什么。
的確。
逢年過節的時候二大媽都會帶著東西去何家慰問一下。
可那些東西是居委會給的,關二大媽什么事情?
一大媽去鄰居家串門的時候炫耀起來,說自己丈夫重情重義還有辦事兒能力。
賈張氏撇了撇嘴。
她對易中海很不滿意,很有意見。
她們家賈東旭輟學之后也在家里待了好幾年。
易中海瞎啊?
沒看到?
既然重情重義又有本事,當初為什么就不能幫著自己兒子東旭找份兒工作呢?
何雨柱到扎鋼廠工作也算是有長久的進項了。
何雨水就想著父親留給自己的那點兒錢還是別花了,留下來預備以后應急的時候用。
她買筆買本的時候都會去向哥哥要錢。
扎鋼廠距離四合院兒很近。
何雨柱即便是不騎自行車過去也行。
自行車算是閑了下來。
閻埠貴眼前一亮。
他覺得自己的機會來了。
四合院兒里總共三輛自行車。
李平安那輛天天在用。
扎鋼廠醫務室暫時只有李林一個人,他整天忙的不可開交,上下班趕時間都是要騎自行車的。
何雨柱經常不騎車去上班。
閻埠貴瞅準機會就過去借車。
妹妹在閻埠貴任教的小學里上學,他也不好意思拒絕,只能答應。
一來二去的。
借的次數多了,賈家人看在眼里,賈張氏就慫恿兒子去找何雨柱借自行車。
賈東旭頓時答應了。
即便沒什么事兒也能帶著妻子去兜風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