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賈出殯的日子。
李平安起了個大早,帶著秦淮茹到街上吃了早飯,他連四合院兒都沒去。
秦淮茹想到六院幫梅姨。
李平安說道:“今天是周末,你還是別去醫院了,我也不去,我和劉御醫說過,抽時間要去藥物研究所那邊找他的!”
秦淮茹答應一聲,自己到家屬院小院兒休息。
李平安騎著自行車到藥物研究所。
劉御醫已經整理了不少醫書。
他整理修訂的都是前人的著作。
結合以前御醫們看病的病例整理出《清宮醫案》一書。
這本書龐大恢弘主要是結合各種病例闡述相關醫理。
目前。
這本書還在修訂當中。
只是整理出一小部分而已。
另外就是各個時代御醫們所著作的醫書。
比如。
劉御醫整理出了末代太醫院院使趙文魁所著的《文魁脈學》一書。
清代太醫院院使為太醫院最高官職,能做上這個位置的都是在醫學上有所成就的人。
就拿趙文魁來說。
他以《皇帝內經》、《難經》、《脈經》、《瀕湖脈學》等脈學知識為基礎,結合為晚清皇室成員、王公大臣請脈治病的經驗,寫成了《文魁脈學》一書。
他在這本書中詳細的講述了脈學理論,提出了首重診脈、以脈測證、憑脈用藥的理論。
書中還講述了六經辯證的理論。
漢代張仲景著《傷寒論》,將外感疾病演變過程中的各種證候群,進行綜合分析,歸納其病變部位,寒熱趨向,邪正盛衰,而區分為太陽、陽明、少陽、太陰、少陰、厥陰六經病。
幾千年以來,它有效地指導著中醫學的辨證施治。
六經病證,是經絡,臟腑病理變化的反映。
其中三陽病證以六腑的病變為基礎;
三陰病證以五臟的病變為基礎。
所以說六經病證基本上概括了臟腑和十二經的病變。
運用六經辨證,不僅僅局限于外感病的診治,對腫瘤和內傷雜病的論治,也同樣具有指導意義。
其中還牽扯了臟腑學說、陰陽五行學說。
可以說。
《文魁脈學》是一部中醫學理論總綱。
若是將讀透。
中醫造詣將會有很大的提升,甚至是質的飛躍。
雖是末代御醫,但劉御醫、施今墨、孔伯華對趙文魁的評價出奇的一致,說他一點兒也不輸于那些前輩御醫。
脈搏、施針、六經、陰陽五行、臟腑學說等方面都是李平安所欠缺的。
既然劉御醫提到《文魁脈學》一書還說將這本書整理出來了,李平安自然是想看的。
劉御醫也不小氣,將這本書的修訂稿拿出來給李平安看了,他不懂的地方就向劉御醫等人請教。
有三個中醫圣手從旁提點,李平安很快就掌握了這本書的內容。
他對診脈這種手段有了更為深刻的認識。
再加上后世的醫學知識,結合他做手術的經驗,對脈學、六經尤其是臟腑、陰陽五行學說理解的更加深刻了。
借著教李平安的機會。
劉御醫三人也在脈學這個問題上進行了深入的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