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全福再沒了先前做手術時的那股勁頭兒,搖搖頭說道:“還是別再折騰了,就算是再折騰下去,除了花錢,我也不會得到什么好處,我的病怕是治不好了!”
李平安說的這種方法在后世那種醫療條件下也許能夠成功,但是在當時醫療手段太有限了,即便是手術做成功也不能保證陳全福跛腳的毛病能夠好起來。
所幸。
帶了幾支可的松回去讓當地診所的護士幫忙用了以后就沒有再出現過排異現象,這也算是不幸當中的萬幸。
冉倩三十多歲都沒有嫁人,在米國留學之后就留在當地醫院工作,抗戰之后進了協和醫院。
當時的協和醫院屬于米國人。
冉倩醫術高明,不但有工資還拿了米國人的津貼,這也成了她的污點,解方以后協和醫院收歸國有,她輾轉在協和醫院、醫大醫院等幾家大醫院工作過,始終得不到重用,最后到了六院才成了外科主任。
她已經很滿足了。
在六院外科沒人提她以前在米國留學的事情,還能盡情的做自己想做的手術。
可沒有想到她的運氣倒是好起來了。
楊雄那批原來道濟醫院的高層被調走以后六院高層其實一直是空缺的,雖然先后補充了吳澤、劉啟、江大橋等一大批醫生,但是副院長之類的高層卻是一直沒有任命。
六院副院長一般都在婦產科和外科產生,和李林、姜山一輩的中醫資歷是夠了,不過這些人根本就不在候選人之列,沒他們的份兒。
現在六院一切都步入正規,已經有大醫院的雛形,高層自然是要盡快選出來的。
院長拒絕了衛生局從外面調人的建議,推薦了婦產科的徐妙音主任和外科主任冉倩同時兼任副院長的職位。
外科醫生辦公室。
冉倩不在的時候大家都在議論這件事情。
衛生局一下子任命了兩個副院長,將來院長的人選很可能就要從她們當中產生了。
雖然道濟醫院以前是婦嬰專科醫院,現在卻是致力往綜合醫院的道路上發展呢,估計還是外科主任上升為院長的可能性更大。
一旦冉倩成為院長或者不再兼任外科主任,外科主任的位子可就真的空出來了。
“要我說,咱們外科要是再選主任就應該選一個手術技術好的,否則壓不住其他人!”小露看著李平安有些興奮的說道:“咱們醫院手術技術最好的就是李醫生!”
李平安搖了搖頭沒有說什么。
雖然現在的六院缺少管理人才和技術人才,可是外科主任的位子估計輪不到他。
他和吳澤一樣。
兩人都有一個缺陷,那就是資歷太淺了。
李平安工作時間還不到兩年,吳澤來六院工作的時間更短。
就算是輪也輪不到他們。
蘇國紅十字醫院搬遷到新址以后衛生部就開始號召國內的醫護人員向他們學習。
沒多久就推出了醫護人員八級工工資制度。
八級工工資制度是由蘇國那邊傳過來的。
最先在東北實行,隨著一五幾劃的實施,和蘇國接觸的越來越多,很多行業和地區都開始實行八級工工資制度,比如說紅星扎鋼廠,蘇國專家過來以后就開始實行這種制度,現在輪到醫院改革工資制度了。
當時的八級工制度是很公平的。
將各個地方分為十一個等級,越是環境惡劣的地方等級越高,重點照顧貧苦地區。
一類地區工資最低,高原地區為一一類地區,工資最高。
例如。
同樣是八級工,東北地區的八級工工資就比京城高一些。
京城是六類地區,工資不是很高也不是很低。
醫護人員的工資標準比一般行業略微高一點兒。
衛生局的人派人到各個醫院進行考核和評定,最終李平安和父親李林都成了五級工,每月工資六十六萬五千多塊錢。
李林的工資基本上沒什么變化,李平安略微提升了一點兒。
當然。
這些只是基本工資,算上李平安做手術的補助,李林是沒法和兒子比的。
吳澤和劉啟都是四級工,每月工資五十六萬余,王春燕和周玲工資更少,只有四十多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