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腸分好幾種:一種為大灌腸,是把豬肥腸洗凈后,以優質面粉、碎肉、紅曲水、丁香、豆蔻等10多種原料調料配制成糊,灌入腸內,煮熟后切小片塊,用豬油煎焦,澆上鹽水蒜汁,口味香脆咸辣。
另一種為小灌腸,用綠豆淀粉加紅曲水和豆腐渣調成稠糊灌進腸內,蒸熟后切小片塊,用豬油煎焦,澆鹽水蒜汁食用。
灌腸外焦里嫩,用竹簽扎著吃,頗顯特色。
賣灌腸的一般有自己固定的攤位,生著火爐子,隨時可以加熱。
尋常的時候還有走街串巷挑擔子賣灌腸的,不過比在集市上吃要貴上許多,而且還沒在這里吃自在,隨吃隨熱。
灌腸要用小竹簽吃,還要蘸上蒜汁兒才好吃,如果用筷子吃就沒有情趣了。
吃灌腸并不一定解餓,只是解饞,嘗嘗風味兒罷了。
每人要了幾塊兒灌腸,就著攤主提供的蒜汁兒吃了。
李平安付了錢,幾人又到了一家賣拔魚兒的攤位。
拔魚兒是一種面食.是把和好的面放在盤子里,用一根筷子或是鐵棍之類的東西慢慢的從盤子邊緣劃向鍋里,由于它形狀像一條一條的小魚,又是拔進鍋里的.所以叫“拔魚兒”。
吃的時候放一點兒醋和辣椒,雖然里面沒有放味精,但是吃起來也覺得味道相當不錯。
吃完飯差不多就到了中午,李平安剛說要回去,徐氏卻說道:“咱們再轉一會兒吧,我和你爸說了,午飯讓他在扎鋼廠食堂那邊吃,不回來了!”
李平安點點頭,陪著徐氏買了一點兒蔥姜蒜等廚房調味品,他拿著回家了。
這回幾人卻是沒有再碰到賈東旭,賈東旭根本就不在家,更別說到黑市上買糧食了。
李平安夫妻兩個帶著孩子去了家屬院小院兒,徐氏回了四合院兒。
劉悅還沒有坐完月子。
賈東旭在母親賈張氏的攛掇下已經開始著手給妻子遷戶口了。
六院周圍、扎鋼廠周圍、電影院周圍甚至什剎海那邊都有許多飯館兒。
賈東旭連續問了好幾家,終于遇上一家愿意幫他們忙的。
店主說可以幫忙寫一封證明信說是劉悅在他的飯店打工,幫著劉悅將戶口遷到城里來,純粹是幫忙,人家也不要賈家什么。
遇到好人了。
賈東旭連連感謝。
店主開了證明信。
周末賈東旭到對門兒何雨柱家借了自行車到秦家屯了。
等到了秦家屯。
賈東旭滿懷希望的將證明信給了老村長。
老村長卻是搖搖頭說道:“你來晚了,我們剛剛接到通知,說是為了確保京城不發生什么吸血蟲等傳染病,最近一段時間禁止遷移戶口,甚至還要求沒事兒盡量少進城!”
老村長對劉家人并不敵視,可總要按照規矩辦事兒,不可能給賈東旭開后門兒。
要是提前幾天也就給他辦了。
現在卻是不成。
賈東旭臉色陡變,越來越不好看,苦苦哀求想讓老村長網開一面。
劉悅的戶口要是不遷到城里賈家麻煩可就大了。
老村長拒絕道:“就算是我給你開了證明信也沒有用,你們城里當地的派出所也不會給她落戶口的,你別為難我!”
無論怎么說老村長都不同意。
最后。
賈東旭有些發狠的問道:“如果城里派處所愿意接受呢,他們愿意給我妻子落戶口,你們愿意不愿意幫我的忙讓我把劉悅的戶口遷走!”
老村長答應道:“只要那邊和我們打個招呼,我也不為難你,立即就幫你們辦手續,證明信什么的也給你們開!”
賈東旭冷冰冰的點了點頭,離開了。
早上走的早,在秦家屯啥事兒也沒干。
回到四合院兒的時候才一兩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