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飯的時候徐氏才過去將紅棗給了剛剛放學的何雨水。
避溫散也可以用水沖服。
關于長春堂,還有幾則奇聞軼事。
臨走。
前門在京城內城的九門中位置是最顯要的,規格也是最高的,因此也被稱為國門。
當時的總統是徐世昌,不過他是徒有總統之名并沒有實權,真正掌握實權的是皖系軍閥、國務總理段祺瑞。
小露若有所思,她告訴李平安,趁著現在沒上手術,她要給父母工作的單位打個電話,午飯的時候她回家一趟,將李平安夫妻兩個給她的紅棗送回家去。
易中海這家伙雖然詆毀過李家,但是一大媽生了孩子以后總愛到處串門,她也帶著女兒來過李家,有時候徐氏做飯的時候李業哭鬧,一大媽也會幫著看看孩子。
秦淮江哈哈一笑說道:“要我看,做什么工作都一樣,我有的是力氣!”
為了抵制日貨,長春堂當時掌柜張子余先生和藥師蔡先生通力合作,在原避瘟散的基礎上開發出紫、綠、黃、白四種不同顏色新劑型的避瘟散,可以針對不同癥狀、不同病人,使用不同顏色品質更為完善的避瘟散。
吃飯的時候徐氏說下午讓三大媽看著孩子,自己到小院兒拿點兒紅棗給周家送過去。
回到李家才發現賈張氏這家伙居然過來串門了,說了一些感謝徐氏給他們紅棗之類的話,又東拉西扯的說了一會兒閑話終于離開。
聾老太太的事情他們夫妻兩個懶得參合!
秦淮江和陳慧兩個來給六院送藥材了,還說惠仁堂到前門大街那邊開分店的事情已經定下來了,陳雪茹同意將院子租給惠仁堂,也許這是他們最后一次給惠仁堂送藥材,下次過來送藥材的可能就不是他們了。
清乾隆年間,京城有位走街串巷的游方郎中,此人為魯地道士孫振蘭,人們俗稱其為孫老道。
幾人進了小院兒以后陳雪茹就將李平安的六百萬塊錢給還了,她仔細的看了李業幾眼,還說要給孩子做幾身衣服。
聾老太太和易中海家也給了。
她抱著孩子從聾老太太門口經過的時候發現門外扔了許多棗核,看來聾老太太也吃了紅棗。
他們所求之事和陳雪茹的小院兒有關,和億兆商店有關,還和一家叫長春堂的藥堂有關。
在當時。
從閻家將孩子接回去的時候三大媽還有些意猶未盡,說是她也沒什么要緊的事兒,愿意幫徐氏多看會兒孩子。
剛剛到大門口就見陳雪茹在外面站著,她來找李平安還錢了,說是已經和惠仁堂簽了合同,人家也爽快,一次性給了一千五百萬,她想將李平安借給自己的錢還了。
同為中成藥制造業的翹楚,同仁堂雖然歷史更久遠,背景也比長春堂好,但是發展規模是遠遠不如長春堂的,礙于祖訓,同仁堂樂家不能從事草藥以外的買賣,這條祖訓雖然能夠確保同仁堂各種中成藥制造手藝不失傳,但也限制了他們的發展。
李平安夫妻兩個和李林去上班以后,徐氏收拾了碗筷帶著孫子去了前院兒閻家。
“紅棗都給我爸、我媽送過去吧!”小露微笑著說道:“我要是想吃了就去找淮茹姐姐再要一些!”
一人一碗面條,好幾個菜,還有兩只烤鴨。
老京城人說話是幽默尖損的,他們嘲諷那些自夸富有,也就是現在說的特喜歡炫富的狂妄之人,經常會怒斥一句,“你有錢,你去買前門樓子去啊”。
要說起這個長春堂,來頭可不小。
陳雪茹也從悲傷的情緒當中解脫出來了,拿了一網兜紅棗就要離開。
她深深的看了李平安一眼,仿佛要將他的模樣刻在心里一般。
李成也不矯情,直接將自己所求之事說了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