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局和街道辦、居委會共同負責轄區內的各企業、單位的公私合營,工業局不再負責地方上的公私合營,爭取在明年一月以前完成全部公私合營的目標。
到到底就是飯館兒、絲綢店這些小規模經營的私人生意要是想公私合營的話地方工業局就不在負責了,而是該有商業局和街道辦、居委會負責。
京城開始分片的進行公私合營。
公私合營進入了一個新高潮。
街道辦、居委會的人都去找陳雪茹讓她公私合營了,總之就是一句話:公私合營光榮,明年一月之前務必要完成全市所有行業的公私合營。
陳雪茹當然不能立即答應,說是還要考慮考慮。
陳雪茹現在可是孤苦伶仃,她只能去找李平安商量這件事情。
李平安說道:“趕早不趕晚,還是盡早公私合營吧!”
頓了頓,他又說道:“你要是覺得累的話干脆別干了,你手里有不少錢呢,守著兩個四合院兒,就算是不做買賣,咱們也能干點兒別的!”
陳雪茹精于算計,識文斷字,就算是找機會去做某個單位的會計、公方經理都行。
陳雪茹還以為李平安要養她呢,臉色一紅,心里有些甜蜜,但還是搖搖頭說道:“我還是做些事情吧,既然你說公私合營好,我就公私合營了!”
居委會的人再來找她的時候陳雪茹當場表示可以公私合營。
公方派了一個叫張慧萍的人過來核算股本。
其實也不用大張旗鼓的過來核算,裁縫鋪有什么東西一目了然。
也就一個小院兒、縫紉機、還有幾匹布。
裁縫鋪流動資金少的很。
張慧萍皺了皺眉,裁縫鋪公私合營以后公家還真拿不出什么東西當股本,真要是那樣,大部分股本不就成了陳雪茹的?
這樣是不行的。
當然也可以讓商業局出資購買裁縫鋪一半以上的股本。
不過。
如果那樣的話,郭嘉出錢買一個裁縫鋪的股本有什么用,給別人做衣服嗎,能賺幾個錢?
見裁縫鋪還代賣布匹、絲綢。
會計張慧萍就建議裁縫鋪的生意擴大一下,除了做衣服還可以賣布、絲綢,反正陳雪茹的院子夠大,擴大一下業務也行。
這邊距離大城絲綢行很近,進貨的話也方便。
居委會的同志了解到陳家原來就是開絲綢店的,其中的門道她也懂,立即就答應了。
裁縫鋪改為兼做衣服、買賣絲綢、布匹為一體的店鋪。
公方出一筆可觀的流動資金,這樣就將陳雪茹的股份壓縮到一半以下了。
能繼續開絲綢店,陳雪茹興高采烈的答應了。
雙方簽了合同。
為了節省成本,只給絲綢店派遣了一個會計,會計兼任公方經理。
幾天以后陳雪茹才知道公方經理、會計居然就是張慧萍。
陳雪茹和張慧萍去找了大城絲綢行進了一批絲綢,又到布店進了一批布料。
公私合營后的絲綢店就這么開張了。
有客人的時候就賣絲綢、賣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