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是周氏上跳下竄的想要兒子娶婁曉娥為妻,他能落這么個下場?
現在可好。
許家、賈家以及易中海雖然得了好處但對劉海中是沒有多少好感的。
聽見徐氏等人在外面說話,賈東旭急忙走過來賠罪,說是他們家可以補償。
徐氏下去隨意看了一下就知道是怎么回事兒了。
徐氏冷哼了一聲沒再說話,和李平安等人離開了。
徐氏知道兒媳婦是不想和劉悅見面的,索性就提早搬到醫院家屬院兒小院去了。
二大媽跟著丈夫一起送東西,到李家的時候和徐氏閑談了幾句,說是劉海中成了六級段工,每月工資七十多塊,口糧指標比易中海還多一點兒,明年要是兒子劉光齊再考個好大學,她們夫妻兩個算是熬出來了,往后凈是好日子。
徐氏象征性的說了兩句恭維的話。
劉悅還以為李家搬到醫院家屬院那邊就不要了。
李平安夫妻到四合院兒拿東西的時候發現他們放在地窖里的一點兒菜都被鄰居們拿光了。
同樣住在后院兒的劉海中卻成了六級鉗工。
聾老太太可不會說不要,她將豆汁兒、油條連同劉悅做的飯都吃了,肚子漲的厲害,在床上躺了兩三個小時才恢復過來。該做午飯的時候她對劉悅說不用再做了,要是再吃,肚子非出毛病不可。
“你。”徐氏瞪了賈張氏一眼,菜沒有多少,可是即便是要拿走總要和她說一聲吧,她和丈夫李林還有李平安夫妻兩個不斷的從四合院兒往醫院家屬院搬運東西,見過賈家的人多少次了,她們居然連個招呼也不打。
反正姑爺的工資、股息夠一家人花銷了,還不如讓女兒在家看孩子的時候順便將養身體,再給侯二生個兒子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不就是成了六級工嗎?
炫耀什么?
有什么可炫耀的?
易中海認為自己也是六級工,而且有托里做后盾,將來成為七級工、八級工都不成問題。
劉海中心里高興,早上還特意到街上買了豆汁兒、油條挨家挨戶的送給四合院兒的鄰居。
李家人走了之后賈東旭就開始埋怨劉悅,說是聾老太太家里要是沒菜可以給她要錢買,也不能不打招呼偷拿李家的菜啊!
“我這不是想給聾老太太留個好印象嗎?”劉悅白了丈夫一眼:“我也是為了聾老太太的遺產啊,就她手里的那點兒東西咱們賈家十年二十年都攢不下來,要是她死后能留給咱們,咱們就發財了,我能不用點兒心思嗎?”
“你們說的好聽!”賈東旭有些不滿意的說道:“人家要是活到七八十歲還不死呢,你們就這樣贍養著她?到時候誰知道是個什么情況,人家能不能將東西留給咱們還兩說!”
“我就不相信了!”賈張氏冷笑著說道:“她就那么命大,能活到八十?”
劉悅也覺得聾老太太不可能活那么久,真要是那樣,她可堅持不了那么長時間。
六院又調過來一批外科醫生,外科醫生緊缺的難題解決了。
冉倩幫著將新來的醫生做了培訓,之后就調到抗生素研究所工作了。
李平安順理成章的接替她成了外科主任,不過卻沒有副院長的頭銜。
外科手術的調配工作也由李平安接替,但凡是一些復雜的外科手術都要報告給他,很多時候他都要詢問一下手術方案,如果是方案有遺漏或者缺點他都會幫助補充。
李平安特意給曾嘉安排了一些稍微復雜一點兒的手術,只要不是心外的手術,很多開胸手術都教給他了,有的是靜脈麻醉,有些還是需要用到人工心肺機的插管麻醉。
李平安跟了幾臺手術放心了。
曾嘉完全能夠應付。
到六院門診室給患者看過幾次病之后劉御醫的心態發生了一些改變,他越來越愿意待在門診室給別人看病了,李平安趁機提出讓他到六院來修養的要求。
劉御醫答應了,從藥物研究所那邊搬了過來,住在六院家屬院小院兒,也是獨院兒,雖然沒和李平安住的小院兒挨著但距離也不遠。
楊雄等一批原來道濟醫院的高層被調離之后家屬院兒空出來一批,后來不少人包括院長都搬到家屬樓去了,閑置的小院兒更多。
劉御醫七十來歲,上下樓非常不方便,李平安和院長說了這件事情以后院長特意讓李平安幫著劉御醫找個小院兒住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