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沒有關于他哥哥的線索,就算他哥哥真的死在小院兒地下室里,尸體早就處理了,還能放到現在?
<divclass="contentadv">太田輕一沉默了。
這家伙真夠忙的,又要進行所謂的醫學交流,還要尋找哥哥的線索,上竄下跳的,可惜,不管哪一方面都是一事無成。
李平安的態度擺在那里。
在六院。
跟太田輕一稍微有些接觸的就是穆遠和吳澤等少數幾人了。
他想要交流就只能和穆遠、吳澤進行交流。
太田輕一聽說前段時間有個礦工在六院治療過,得了一種很奇怪的病,對那個礦工很感興趣,特意打聽熱蘇里汗的情況,還問一個礦工來京城做什么,居然有錢來京城治病?
特別是聽說上級對這個礦工相當重視,還特意讓李平安等人過去會診了,太田輕一更感興趣了,追著吳澤兩人想要刨根問底。
不過。
吳澤兩人知道的并不多。
吳父雖然也參加了會診,但在會議室被西醫們抵制,灰頭土臉的,這么丟人的事情他自然不會刻意的告訴兒子。
至于穆遠。
他除了是熱蘇里汗的首診醫生以外真的是什么都不知道。
一般情況下如果是疑難雜癥的話李平安都會和他們幾個醫生討論的,但是這個病例卻從來沒有被討論過。
李平安也沒有和他們說起過會診的過程。
在吳澤和穆遠口中居然問不出任何有關那個礦工的線索,太田輕一還去找李平安詢問了,李平安是當事人之一,他是給那個礦工會診過的,能不知道?
李平安告訴他經過會診那個礦工就是哮喘,依照這種病治療的。
太田輕一半信半疑,不再繼續追究了。
也不怪李平安對他有戒心。
在他原本那個時空,小鬼子對三號礦坑里的稀有金屬是起過覬覦之心的。
三號礦脈開始為郭嘉還債的時候這個世界級的礦物寶庫就暴露在世人面前了。
彼時的東瀛,剛剛經歷過二戰,國內本就稀缺的資源早已被戰爭消耗殆盡。作為一個戰敗國,他們急切地想把自己的經濟發展起來。
不知道礦脈的具體位置,這個無時無刻不覬覦著我國資源的小島國,竟然把主意打到了可可托海3號礦脈的礦渣上。
他們還提出了,“以一斤糧食,換一斤廢礦”的“優厚”條件。
要知道,那時候國內剛剛走過困難時期,老百姓們還沒來得及吃上一口飽飯,又被蘇國“卡了脖子”,糧食對那時的百姓是剛需。
八萬噸礦渣,可是能換八萬噸糧食的。
權衡再三,高瞻遠矚的領導人還是拒絕了東瀛拋出的“橄欖枝”,在那一代礦山人中還流傳著一句話,“寧肯吃不飽,也不把廢料給東瀛人”。
當年的“廢料”暫時被封存起來,成為了戰略儲備資源。
以后世之人的眼光看來,當年的決策正確無比。
且不說一斤“廢料”的價值遠遠大于一斤糧食,單是將這些“廢料”流出去給了東瀛,就不知道會讓他們的國防科工進步多少。
太田輕一在協和那邊的“工作”也不順利。
醫院雖然有自己的獨立實驗室,但他們進行的只是一些基礎試驗,協和醫院以西醫為主,太田輕一最多也是看了幾臺比較復雜的全身麻醉手術而已。
反倒是六院,跟著吳澤、穆遠在門診室里待了幾天之后有些新發現。
冬天的時候可能流行感冒和瘧疾等。
流行性感冒或流感是一種由流感病毒引起的傳染病。
瘧疾是由瘧原蟲感染引起的寄生蟲性疾病,常見類型有間日瘧、卵形瘧、三日瘧和惡性瘧等。
這兩種疾病在東瀛都沒有好的藥物進行治療,只能依靠自身的抵抗力進行對抗,雖然死亡率不高,但確實是比較難纏的疾病之一。
他們已經認識到流感是一種由病毒引起的疾病,自然是束手無策。
不過。
太田輕一卻親眼看著他認為是得了這兩種疾病的患者被幾副中藥給治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