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雨欣對這一點很滿意,轉頭便開始準備收割這些小麥了。
這個時候何雨欣還沒意識到這些小麥代表什么。
<divclass="contentadv">首先,這個本的小麥畝產大約在一百五十斤左右,兩百斤便是高產了。
但何雨欣種植的這些小麥,畝產最低八百斤,且成熟期較短,比這個世界本土麥子要短。
短到東北地區一年能種三次……
且抗倒伏,耐旱耐澇,無疾病風險,不爛根,不遭蟲……
系統出品的神奇麥種。
何雨欣開著她的農機突突突把地收了,然后又突突突把地種上了。
麥子從農機前面的大口子進,出去的時候麥稈捆成一捆一捆的,麥子全部脫落脫水裝進袋子里。
只一次收獲,她的收獲量便是恐怖的。
至少,供給一座城市的人一年嚼用是足夠了的。
但何雨欣現在還不知足。
她有心種點別的,但像是玉米土豆這種高產作物系統都會提示無法與這個本兼容。
水稻倒也可以,但水稻吃水,以現在的情況顯然不行。
所以最后還得種小麥。
但看看農機屏幕上的顯示,一畝地平均出產855.43斤,這產量有點少啊。
何雨欣不知足,總想種點別的。
她在腦子里搜刮這方面的知識,但她對農產品的認知較為缺乏,刮了又刮,她才想起,好似白菜也是高產作物。
但白菜是綠葉植物,這東西不好保存啊。
她又在腦子里刮了刮,刮到了辣白菜,酸菜,以及東北冬天囤積的白菜。
哦,還有地窖,好似大白菜凍了也能吃,且水抄一下還會更甜一些……
她腦子里轉了一堆有的沒的,零碎的知識點太多,直到把地都收了一遍種了一遍施了肥澆了水,她才在腦子里形成了個還算完整的計劃。
麥子成熟大約三個月,大白菜多長時間她還不清楚,不過綠葉植物長得都快,她打算先種兩季麥子,之后再種一季大白菜試試。
到時候大白菜成熟了,天氣也冷了,倒也方便大白菜存儲。
不過依靠天冷存儲大白菜便有個弊端,那便是必須趕在天氣轉暖之前把大白菜吃光。
想想冬天足足有三個月呢,就算大白菜儲存期短又如何,三個月的時間,再多大白菜都能消化了!
何雨欣這會兒自信滿滿,直到后來她發現,大白菜畝產高達9934.32斤,就算附近城市的居民冬天的三個月全吃大白菜也吃不完的時候,她有了短暫的傻眼。
當然那都是后話,現在她還在嫌棄小麥畝產低,比不上那些高產的糧食。
最后小麥總產量統計了出來,拋開那些分給村民的田地的小麥收成,光她一個人就收獲了四十五萬斤左右未脫殼小麥。
看著這個數,何雨欣眨眨眼,忽然想到了儲存問題。
話說,村子里有糧倉嗎?
在請假一天,太困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