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創業未半花光預算
計劃這東西,就是用來打亂的。
開機前的最后一周,劇組日程被安排的滿滿當當。
幕后團隊一分為二,攝影組去拍空鏡,道具組改造布景。
結果道具這邊出了岔子,大壯借來的游艇實地開工才發現尺寸不夠,攝影機和軌道擺不開。
這已經是大壯朋友圈里最大的船了,比這條更大的就算借得來,也開不進黃浦江。
無奈之下,大壯只能發動皇阿瑪之力,通過魔影廠的關系,包下了江上個頭兒最大的游船。
友情價,3天20萬。
于是備用金還沒堅持到開機就浪沒了。
先帝創業未半而花光預算。
包人家的船就得緊著人家的時間安排,這場戲不得不挪到8月下旬。
日程表牽一發而動全身,陳一鳴只好把后面的戲拉到前面來,馬大壯聯系外景檔期就差把電話打爆炸,小美的預算表幾乎一小時一變。
突出一個焦頭爛額,脫離了后勤完備的橫店大舞臺,劇組成員有一個算一個全是菜雞,陳一鳴久違地找回了幾分當年初入行的酸爽。
……
忙忙亂亂中結束了前期籌備的所有事項,《魔都假日》的主要演員與各部門頭領匯聚一堂,借用第一場戲的取景地西郊賓館的一個大會議室,按時啟動了開拍前的劇本圍讀。
一般來說,劇本圍讀是劇組全體主創在開拍前達成一致合議的必須步驟,在這個環節,包括演員、導演、編劇、服化道、攝燈錄、剪輯、后期等各個部門都必須參與進來。
作為主創核心的導演和編劇,需要將自己的創作意圖充分向團隊成員闡述傳達,對于主觀性比較強的部分,要取得演員以及其他部門的充分“諒解”。
圍讀過后,作為一劇之本的劇本原則上不再變動,整個團隊都將以圍讀后的劇本為基礎運作。
當然,實際執行過程中,所謂原則就是用來突破的。
劇組這個地方,要么東風壓倒西風,要么西風壓倒東風,話事人只能有一個,沒有例外。
演員和導演爭,導演和編劇爭,制作人和導演爭,甚至有些強勢的武術指導、攝影指導都能橫插一杠子。
不爭哪來的話語權?
老制片廠模式下,劇本圍讀的嚴肅性得到了很好的保障,畢竟華國的電影傳統歷來是導演最大,其話事人的地位是有上頭背書的。
當然,導演的言行也要受到所屬制片廠的監督,哪怕是謝靜謝大導,想隨隨便便往定稿的劇本里加“私貨”也是不允許的。
這樣一來,導演自然是無比重視劇本圍讀,畢竟這是鞏固其權威、貫徹其創作意圖的有益程序。
改制之后,導演中心制得以延續,但制片廠的監督卻名存實亡。
華國導演們一朝去除束縛,瞬間如同脫韁野馬,打著創作自由的旗號,在放飛自我的道路上一發不可收拾。
大權在握之下,導演怎么可能尊重圍讀的成果呢?
追求藝術嘛,要的就是火花,要的就是碰撞,不改不舒服斯基!
第二天要拍的劇本,頭天晚上攢出來都嫌不夠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