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巨鹿路四明邨
拋開工作和朋友吃吃飯聊聊天打打屁,陳一鳴也暫時松緩了一下緊繃的神經。
作為劇組核心,他從7月中旬項目籌備開始一直連軸轉,一天都沒有休息過。
多虧了有莉莉當幌子,他的“鐵人”形象才沒有崩。
第二天上午9點,劇組轉場到巨鹿路,迎接真正的挑戰,大場面的群戲拍攝。
兢兢業業的大壯早就召集好了一眾群演,男女老少幾十號人,都是從魔影廠借來的專業演員。
很長時間以來,魔影廠都是華國最大的電影制片廠,光剝離出來支援內陸兄弟省份的“套牌”廠,就多達3個。
巔峰時期,魔影廠可以輕松開出十幾個劇組同時拍戲,幕前幕后全都不用從廠外找,可想而知養了多少人。
改制之后,幾經“瘦身”的魔影廠依舊是匹大駱駝,不算退休之后回來過戲癮的“編外”人員,正當齡的中青年演員依舊人數眾多。
這批人才是魔影集團抗衡帝影集團的底氣所在,支撐車墩影視基地的中堅力量。
不夸張地說,沒了這批人,大魔都背景的年代劇,品質會直接跌掉一到二檔。
馬太子玩票觸電,自家人即便再不看好也得幫幫場子。
到場的演員們已經帶好了各自的戲服,魔影廠倉庫隨便挑挑,符合要求的衣服滿坑滿谷,改尺寸的裁縫都有一個班。
1990年代的審美土歸土,那也要看誰來穿。至少以這群專業演員的氣質,完全撐得起來,一點兒也不顯過時老氣。
陳一鳴并沒有明確規定每個出鏡龍套的服裝,在符合風格、契合身份的前提下,好看第一。
反正這是一個模糊了時間的故事,電影里的龍套全都人美心善,不然怎么叫魔都觀光片呢。
……
這場戲一共包括3個1分鐘左右的長鏡頭,穿插4個中近景鏡頭,比起完全的一鏡到底要容易一些。
盡管如此,任務依然艱巨,因此今天全天安排的都是排練。
其實這場戲放到車墩基地去拍更方便一些,沒有普通居民打擾。
但是陳一鳴反復權衡過后,還是決定實景拍攝。
本來電影就是成人童話,再沒了實景蘊含的那絲煙火氣,那就徹底飄在天上下不來了。
第一個場景是巨鹿路666號的四明邨,魔都新式石庫門里弄的經典之作。
前期堪景時,陳一鳴和馬云騰兩人跑遍了魔都現存的石庫門弄堂,幾經比較才選定了四明邨。
說實話魔都保存好的弄堂不少,但適合拍電影的真不多。
畢竟不是車墩基地的專修弄堂,會提前考慮到取景、布軌、打光等拍攝需求。
生活中的弄堂往往通道狹窄雜物密布,光是半空中橫七豎八的電線和晾衣桿,就能愁死攝影組。
相對而言,四明邨是最合適的。
弄堂夠寬,機器軌道、人員走位都騰挪得開。
巷道夠長,鏡頭內容盡可以放寬了填充,撐得起長鏡頭。
房子高度也合適,兩側都是兩層小樓,既不會太矮破壞畫面美感,也不會太高妨礙光線射入。
更難得的是,四明邨的顏色很漂亮,格局也大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