莉莉表演上的問題不談,群演走位配合上問題也不少。
終究還是人數太多,對場面調度的要求太高。
陳一鳴跳下云臺,走進人群,挨個指出群演的問題。
幾個大龍套都存在時間上的誤差,不是早了就是晚了,這個倒不是太嚴重,多排幾遍有了默契就能解決。
扛著道具車的大叔雖然是專業演員,但應該沒怎么演過苦力類的角色,因此扛活兒的沉重感沒表現出來。
此外,“借一借”的吆喝聲與腳下的步伐兩廂里不挨著,身前的群演還沒做出反應,他已經擠過去了。
顯然,在他腦海里并不存在一個意識,就是肩上的小電驢是個大家伙,旁人擦到碰到是會受傷的。
不過這也怨不到演員,電驢就該是被人騎著,不該是被人扛著,陳一鳴這么編排本身就是反常識的。
摘菜奶奶的表演很精彩,搖頭甩手笑罵的反應很戲劇化,一看就是車墩老手。
可惜陳一鳴要的不是戲劇化,是生活化。
他告訴摘菜奶奶,她每天都坐在門口摘菜,每天都不會少了跳“攤頭”的鄰居,在這里,無動于衷悶頭摘菜,才是最生活化的反應。
釣魚大爺全程背身,除了入鏡晚了2秒沒別的問題。
這個角色關鍵還是看實拍,能不能不早不遲地讓魚蹦出來,全看大爺對時機的把握。
一邊做小動作,一邊還要帶著戲,不容易的。
拎菜大娘其實入鏡早了,不過她適時停住腳步,裝做與旁邊的群演聊家常,很精彩的隨機應變。
小學生魚抓得不錯,可惜全程冷酷臉,一看就是過于緊張。
這也是群演里不多的幾個小演員,陳一鳴能怎么辦呢,當然是笑著夸獎他嘍。
陳一鳴一邊走一邊說,每個群演都“點評”了幾句,幾秒鐘的時候具體有什么問題,說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別管是否真心認同他的拍攝理念,至少他的點評在邏輯上完全成立。
他掉過頭站上云臺,對著人群大聲說道。
“剛才這一遍排練超出了我的心理預期,老師們對自身角色的信念感,深深地打動了我。你們生動地給我們這些電影新人詮釋了一個道理,沒有小角色,只有小演員!”
“感謝老師們的傾情付出!”
掌聲過后,陳一鳴開始說但是。
“唯一一個小問題,就是大家在走位的時候,過于以我們的女主角為中心了。要到后半段抓魚的熱鬧之后,人群再圍上去,在這之前,麻煩老師們各忙各的就行。”
較為委婉地指出群演們“搶鏡頭”的不妥之后,陳一鳴縮回云臺后面,深藏功與名。
經過陳一鳴的一通輸出,片場的士氣明顯提振了一個級別。
畢竟,陳一鳴證明自己是個懂行的,片場里的各路行家自然也就去了“明珠投暗”的怨念。
伏瑞香一邊在二樓指揮排練,一邊頻頻地把目光投向云臺上的那個身影。
要不是陳馬二人拿住了她的短處,她是不太服氣聽從陳一鳴指揮的,她才是專業人士啊。
然而把剛才的場景代入進去,她清醒地認識到,陳一鳴準確而全面的點評她暫時還做不到。
短短一分鐘不到的時間,把場景內每個演員的表現納入視野、記入腦海、找出問題。
不僅在于優秀的瞬時記憶,更在于內心對整場戲的精準把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