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屠龍刀倚天劍
點映也叫試映,顧名思義,就是電影在正式上映之前,選擇個別影院預先放映。
這不是一個新鮮東西,陳一鳴經歷的兩個時空,都存在大把叫法各異、含義相同的案例。
前世點映是從好萊塢發源的,主要是因為奧斯卡主辦方硬性要求,所有參評影片在評獎截止日之前必須滿足規定的放映場次。
由于奧斯卡金像獎在每年12月提名,檔期不合適的電影就會選擇點映,找個犄角旮旯的影院提前放映一段時間湊滿場數,至于正式上映,則等到奧斯卡頒獎之后。
畢竟,一個奧斯卡獲獎影片的噱頭,對票房將是一個極大的利好。
國內最早搞點映的,是張國師的大片《英雄》,同樣是參評奧斯卡外語片的需要。
點映也可以叫試映,實質相同但目的迥異。
試映最早是片方搞出來給院線驗貨用的,就像剛結束的《魔都假日》看片會,由于兩個院線方代表的出現,雖然影廳里只有5個人,也可以稱之為試映場。
試映場同樣發源于好萊塢,傳到國內的時候,已經發展得十分完備。
除了院線代表,片方還會按照一定比例邀請足夠數量的影評人、媒體代表、粉絲代表以及隨機抽選的普通觀眾。
除此之外,還有專業的調查公司,以及權威的公證機構。
試映會結束之后匯總問卷形成調查報告,作為院線排片的重要參考。
算是給py交易提供了一個光明正大的展示平臺,懂的都懂。
本時空的華國,點映的案例不多。
因為華國電影想要擼獎,沒必要盯著奧斯卡不放。
一年四季電影節多得是,深受華國文藝片青睞的歐洲三大,均勻地分布在二月、五月和八月,總有一款適合你。
蹭不上歐洲三大的,二線電影節刷個獎,拿回華國逼格照樣夠用。
既然高攀不上奧斯卡,自然也就沒必要脫褲子點映了。
相比之下,試映則更為流行,而且頗具華國特色。
華國在電影圈不整反壟斷,有爹的片方排片是有保底的,比如《魔都假日》僅憑大壯的名頭,也能在魔都兩條院線啃下1成的排片。
而沒爹的片方被逼無奈之下,只能自己想辦法破局擴排片,途徑之一就是搞試映場。
第一個這么干的,是帝圈二王中的小王,今年年初剛被破掉金身的“賀歲片之王”王小剛。
小剛經歷很是勵志,庫管出身,自學導演,根底全無,民營起家。頭兩部電影都沒讓投資方虧錢,第三部電影他搞了個大的,就是2002年的《有話躺著說》。
請了兩個好萊塢、港城的一線演員,紫禁城實景拍攝,預算直接干到3000萬。
7年前的華國,如此規模的投資想要回本,電影只能選賀歲檔,于是王小剛正面撞上了功夫巨星武連靖。
一邊是民營公司的無名之輩(當時而言),一邊是紀錄收割機武一億(指當時武連靖的電影全球通算部部過億)。
再加上剛集團化的帝影魔影,在武連靖的項目上都有投資(雖然只是象征性的蚊子腿),算是半個自家人。
于是《有話躺著說》還沒上映就像要躺,排片比對手至少低一半。
這時候別說陪院線經理喝大酒,就是喝農藥也沒卵用!
懸崖邊上的王小剛就這樣玩出一個微創新,搞了個“全方位”的試映場。
《有話躺著說》提前一周試映,每天一場。
只不過這一場有名堂,排名前七的院線輪著來,時間無一相同,城市也是一天換一個。
一周試映放完一看,上座率場場超出同期平均線五成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