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燈錄三件套,1000萬。
最讓陳一鳴心臟抽搐的就是斯坦尼康攝影師的出場費,一主一助全得支付堅果幣,乘個8輕松突破200萬。
但是沒辦法,誰讓咱們技不如人呢,這錢咬著牙也得花。
此外,攝影車的租用改裝也是支出大頭兒,陳一鳴估摸著500萬還不一定夠用。
多虧阿萊大筆一揮租賃費用全款贊助,否則攝影上面的支出還要高。
《1951》是全實景拍攝,對燈光師的要求沒那么高,而錄音師則必須頂級,還得一次性準備兩組便于輪換。
接著是服化道三件套,800萬。
最咬手的是電影里的重型裝備,實在太燒錢。
比如十幾門堅果制式105mm榴彈炮,不能用模型木頭殼子,必須得上能開火的真家伙。
整個華國也找不出這么多老炮,就是找得出也八成打不響,只能從軍方租用口徑相近的華國火炮,然后做外形改造。
租是一大筆錢,改是一大筆錢,炮彈又是一大筆錢。
然后跑得起來的老解放,現在同樣難找了,也得改。
我方放列的75mm山炮,這個不用真開火,可以做模型,但也是一筆大錢。
與昂貴的道具相比,特效化妝師的薪酬,和置裝的支出,簡直可以忽略不計。
再下來是美術、置景、特效三件套,2700萬。
整部影片最大頭的支出就是置景,大冬天在荒山野嶺交通不便的山頭兒挖地球,還只有2個月的工期,成本直接炸上月球表面。
陳一鳴咨詢了魔影廠最有經驗的置景師,還通過騰少爺找來建筑行業最懂野外施工的朋友打聽,才做出這個預算,實在是不能再低了。
<divclass="contentadv">整體工程包括n條戰壕,以及相應的掩體、射擊窗和防炮洞。
兩個山洞式坑道入口,板材搭建的坑道1個。
與戰壕平行的攝影車通道,要挖的比戰壕再深半米。
一段野外戰備標準的土路。
我方一個、堅果兩個火炮陣地。
此外,還要提前修筑用于施工車輛進出的便道。
還需要一支跟組的施工隊,以備不時之需。
最后統計出來的挖掘土方量和原木用量嚇了陳一鳴一大跳,再加上施工設備租賃和人力成本,2200萬真不一定夠用。
但這已經是總投資不變的前提下,陳一鳴能夠分配的最高額度了。
就算這部電影對美術和特效的要求不高,但也要留出起碼的費用,500萬真心不寬裕。
陳一鳴做預算的時候,分外羨慕前世的吟詩小達人。
別管凱哥哥電影拍得怎么樣,人家一部電影一個景點的生意經,是個導演都得服氣。
電影順順利利拍了,成本都由地方上背了,票房再拉跨都不耽誤人家大把賺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