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惜受限于年齡和閱歷,達不到“中端戲骨”的松弛狀態,節奏上始終繃得很緊。
陳一鳴看得出來,段一寧很給后輩機會,試圖通過節奏變化來帶動李明亮放松。
<divclass="contentadv">然而李明亮的功力太淺,做不到一邊即興表演,一邊接收到段一寧給出的信號。
他始終踩著一個節奏,按照自己提前設計好的套路,一板一眼地往下演。
偶爾臨時改詞改動作,已經耗盡了他的心力。
只給設定,不給臺詞,全程即興,陳一鳴的這種試鏡方式,對于在校生來說還是有些超綱。
熬到對戲結束,祥瑞開始提問。
問題也很簡單,先把之前錄像資料里的問題再重新問一遍,確認李明亮認可6-9個月的檔期完全由《1951》支配,同意劇組關于體驗生活、排練、拍攝等一切安排。
接著常規地詢問一下,對傳令兵這個角色的認識,人物創造的內在邏輯。
李明亮的回答配得上他的努力,案頭工作做得很細。
他的回答讓段一寧都不斷點頭,因為陳一鳴昨天并沒有向他解釋過傳令兵這個角色的設定。為什么設定為農村少年,為什么是木訥的個性,設定他之前去過前線的合理性在哪里,等等。
李明亮結合半島戰爭的真實戰史,差不多一一解答了這些問題,同時也把自己的表演邏輯清晰地做了闡述。
其中提到的一個點,“我軍在機動防御階段支援前線的補充連,是由全國各軍區新兵抽調組建的,因此第一主角不說北方話,而是南方口音將更具辨識度。”
這一點陳一鳴看戰史都沒有注意到,給他也帶去了很大的啟發。
陳一鳴不由得暗暗羞愧,這算不算借著面試的機會偷看友商的ppt啊?
畢竟他剛在心里做出決定,李明亮出局!
人家明明那么努力!
如果他愿意的話,倒是可以考慮留在石指導員手下,作為生還戰士的一員露露臉。
就在李明亮回答完問題,放下心底一直提著的那口氣時。
從試鏡開始毫無存在感的陳一鳴突然開口提問,“你認為電影結尾傳令兵活著好還是死掉好?”
李明亮嚇了一跳,就算他有豐富的試(被)鏡(拒)經驗,也沒遇到過攝影師提問這種詭異的情況。
作為星二代他的圈內消息很靈通,因此一進會議室他就認出了段一寧。
左手邊的袖珍萌妹,在學校的那次試鏡并沒見過,想來應該是選角導演或是制片人之類的。
他托圈內朋友打聽過,這部電影跟剛下映的《魔都假日》是同一個導演,雖然沒見過真人照片,但可以肯定是個男的。
至于右手邊的中年男人,看上去起碼40歲朝上,應該也不是傳聞中的那個年輕導演,按常理推斷應該是投資方代表。
畢竟1億投資的大制作,第一主角肯定不能由導演一個人說了算。
他當時的想法是,導演沒出現,說明今天依舊不是最終試鏡,后面十有八九還有一輪。
李明亮條件反射地把頭轉向角落里的攝影機,兩只眼睛漸漸放空變得茫然,這意味著他正在全力思考。
陳一鳴不給他反應過來的時間,繼續大聲喝道。
“馬上回答!活著好?還是死掉好?”
這一聲斷喝讓李明亮隨著思考的深入而逐漸飄向頭頂的眼珠戛然而止,再一次條件反射地與攝影機鏡頭對焦。
兩眼茫然,表情空洞。
他在懵逼中依從本心地回答道,“死掉好。”
既然答案已經出口,李明亮很快就從茫然的狀態中掙脫出來,一邊在大腦中瘋狂思考,一邊組織語言解釋“讓主角死掉更好”的原因。
對于拼努力的學生而言,演戲都能有套路,答題就更不在話下。
隨著大腦內思路的逐漸理順,他的回答也越來越流暢,從電影主題、劇本邏輯、感情渲染等各個角度展開了一番頗具說服力的論述。
可惜攝影機后面的陳一鳴根本就沒在聽。
鏡頭如實地記錄下了李明亮說出答案的那一瞬間,陳一鳴在腦海里反復地玩味著那一幕,再一次堅定了之前的決斷。
李明亮,出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