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這一段簡易土路是過去一周時間里,先遣工兵連現壓出來的,連野戰公路的標準都不到,頂多也就比人踩出來的山路好上一點。
<divclass="contentadv">日頭過午,車隊在又一個山坳里停下來,因為簡易土路已經到頭了。
據范團長的介紹,這里已經是這片軍事管制區的深處,方圓幾十里范圍一個村子也沒有,幾十年來一直保持著自然原生態。
陳一鳴一邊點頭一邊在內心懺悔,如此世外桃源之地,接下來要遭一波劫難了,用真炮彈真炸藥給山神爺理發剃頭,罪過罪過!
這里同樣已經搭好了一排板房,劇組一干人等一進屋,就被擺在地上的沙盤吸住了眼球。
這個沙盤超級大,占了足有大半個房間,上面是黏土壘成的周邊地形圖,山峰、河流、谷地、丘陵、平原歷歷在目。
劇組眾人圍在沙盤周圍,聽范團長講解工兵團參謀擬定的先期施工計劃。
古代打仗的時候,統帥往往會派出一支先鋒部隊,任務不是斬將奪旗摧城拔寨,而是逢山開路遇水搭橋。
因為那時候基礎建設極為簡陋,離開驛路系統稍遠,就是大片大片的荒山野嶺,要預先墊坑鋪路搭橋越水,后面的大部隊特別是輜重部隊才能正常行軍。
范團長所說的先期施工計劃,差不多就是古代先鋒的作用,根據對電影最終場景的預估,規劃施工車輛的進出道路,連通拍攝場地的電力和網絡。
如果說搭景是拍攝的預備工作,那么范團長現在介紹的,就是搭景的預備工作。
陳一鳴越聽越是羞愧于當初的狂妄,他光想著電影的呈現效果,又是極致還原,又是真槍實彈,全然沒想過在人跡罕至的大山深處,打造真實的戰地要做多少工作。
幸虧《1951》得到了軍方的高度支持,否則別說鉑爵那幾號人,就是把魔影廠的力量全都用上,也不可能做得到。
此時范團長已經講完了沙盤以外的部分,他拿著教鞭指向沙盤,開始介紹沙盤之上的施工計劃。
“大家看沙盤中央的這座山頭,它模擬的就是電影里傳令兵的行軍目標,天馬山。
海拔標高554米,以我們所在的板房為基準,相對高度422米。”
他在沙盤旁邊拿起一面紅色的小旗子,插在指代天馬山的山包上。
“這條河叫白水河,西北-東南走向,從天馬山西側的山谷流過,流經天馬山東南方的470高地之后轉向正東,在天馬山東側5公里處與小白水河交匯。
天馬山西北方向間隔700米,是437高地,而東南方的470高地,距離天馬山1.2公里。
這三個山頭其實是同一條山脈,大家可以看到,大體形狀是一根弓背,天馬山就在弓背最突出的位置。
我們首先要設計出傳令兵的行軍路線,在沙盤上標注固定下來,然后以此為基準,確定其他陣地的相對位置,并規劃出設施出入的道路。”
眾人的目光開始在陳一鳴身上聚攏,而陳一鳴則看向同來的戰史專家。
沙教授當仁不讓地接過范團長手上的教鞭,聲音洪亮地說道。
“我從軍學原則出發先講一講,電影方面由小林補充。”
林蕭在教授身后閃出來,環顧一周用眼神同眾人打了個招呼。
“以傳令兵繞路為前提,聯合軍的炮火封鎖區應該是位于天馬山西側、白水河兩岸的區域。
想24小時封鎖白水河兩岸谷地,需要有4個炮營72門火炮,分為兩組輪流開火。”
教鞭指向437高地的東北方和470高地西北方的兩塊開闊地,“按照堅果制式105mm榴彈炮的參數,炮陣地的大概位置就在這里,還有這里。
這兩個位置,射程、精度、觀測基本可以滿足需要。”
林蕭上前幾步蹲在沙盤前,指著470高地補充道,“從取景角度出發,傳令兵應該從470高地的外側繞過,這樣身后是白水河,身前有小白水河,鏡頭內容更加豐富。
更重要的是,470外側西南方,隔著白水河有一座更高的山頭,標高589,在半山腰就可以遠眺天馬山和河兩岸的火力封鎖區。
同樣的地勢,北面的437高地并不具備。
如果施工條件許可,美術組強烈建議主場景走南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