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主題曲鐵將軍
陳一鳴想得挺美,分鏡稿上畫得也漂亮,但是落實到鏡頭上,卻沒那么容易。
首先天馬山的沖天火焰,自然要經過報備,并聯系到專業的消防單位到場,否則陳一鳴肯定只有牢底坐穿一個結果。
然后是流星凌日的效果,如果使用普通的信號槍和信號彈,勢必無法達到要求。
一個是信號彈軌跡不受控制,打到天上飛得亂七八糟,毫無美感。
二個是信號彈的亮度不夠,速度也太快,攝影機很難捕捉到符合要求的畫面。
陳一鳴的解決方案依然“拷貝”自原片《1917》,不用信號彈,而是直接在半空中拉鋼索,用亮度更高的“燃料彈”綁在鋼索上模擬信號彈。
同時找駐地主官楊少校借了一個迫擊炮小組和一箱照明彈,這玩意打到天上之后,是掛著降落傘飄下來的,這樣在速度上就符合拍攝要求了。
今天白天,路平和楊曉光率領道具組剩余的同事,就在忙活這場戲的前期置景。
他們要在山頂豎起一根類似旗桿的柱子,頂部安裝一些細小的分叉。
前世從半島戰爭取材的經典歌曲很多,特別是《我的祖國》和《英雄贊歌》,屬于刻在陳一鳴骨髓里的記憶,不可能忘記。
這幾個月大家都辛苦了,我提過不少不合理的要求,很任性,很固執,很不講理,但是你們的包容和創造力,把我的想法都一一實現了,在這里,我要向大家說一聲謝謝,對不起!”
八一廠的回帝都,保羅跟他的助手也一起,他們將在那里乘飛機回國。
林蕭樂感不錯,只聽了一遍就照著哼了出來,越哼越有興趣,忍不住開口問道,“有完整的歌譜歌詞嗎?”
4點半,祥瑞拿出話筒示意演員和攝燈錄就位,嘈雜的片場很快安靜下來。
然后換羅寶河出馬,在天馬山山頂布置發火裝置,之前用集裝箱堆出來的“大石頭”,就這樣發揮了最后的余熱。
“各位,馬上就是最后一場戲了,這場拍完就意味著關機、殺青,在這個難忘的時刻,我們請陳導給大家講兩句。聽懂掌聲!”
林蕭想了半天才追問,“沒聽說過這首歌,你找葛老頭寫的?”
……
小劉好不僅有天分,還能吃苦,對自己要求也高,將來肯定有大發展。”
陳一鳴仰著頭回答,“《永志不忘》,電影的主題曲。”
好么,合著搓麻搓到長江上去了。“那我怎么辦?我沒家里鑰匙。”
北坡是敵軍的方向,所以鋼索最多。
上一世2020年,華國軍方和央廣為了紀念抗美援朝70周年聯合制作了一部專題紀錄片《為了和平》,《永志不忘》就是這部紀錄片的主題曲。
陳一鳴為了挽回在小劉爹媽那里失去的印象分,簡直是滿嘴跑火車,劇組眾人全都被他扔進了坑里。
他自己心里清楚,他是以70年后當代年輕人的內核,來設計木小林這個主人公的。
“時間緊張,我長話短說。
最后一場戲的拍攝十分順利,一點點小bug完全在巨石工坊的覆蓋范圍。這就讓《1951》的拍攝,結束得毫無戲劇性。
“你那么大人了,自己想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