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是導演要靠你們混飯吃,不是你們扒著導演求帶飛,要扒也該去扒大壯那個魔影二代目啊,把我夸到天上去,有你們一分錢的好處嗎?
作為一個穿越文抄公,陳一鳴從來不覺得自己有什么了不起,至今還是以一個工具人導演自居。
然而事實上,他的異軍突起帶給了華國電影圈極大的震動。
由于他的神秘主義畫風(大霧),他本人對自身的認知,與外界對他的印象,存在一個天差地別的錯位。
穿越至今,他一直都呆在自己的舒適圈里,合作班底要么是馬云騰、伏瑞香這種鐵哥們,要么是魔影廠、八一廠的掃地僧,全都是圈子里的無名之輩。
包括《1951》使用的演員,也都是有演技、沒名氣那一掛的,一個所謂的“票房保證”都沒有。
這其實非常不符合新人入圈的慣例,知道你是魔影二代目的好兄弟,但是出了魔都一個碼頭都不拜,是不是太不把前輩們看在眼里了?
他出道以來只有四次公開露面,兩次魔都晚報程昱的采訪,一次六公主于藍的采訪,一次帝都電影學院的研討會。
除了研討會陳一鳴全程打醬油,同時也不方便外界做文章之外,其他三次采訪給他帶去的影響都算不上正面。
第一次接受程昱的采訪,陳一鳴打著普通觀眾的旗號,臧否了一通名導吳克森,捎帶手也把港城導演給一勺燴了,斷言靠他們肯定打不開華國電影票房的天花板。
陳一鳴其實沒說吳克森哪怕一句壞話,某種意義上還頗多贊賞,但是沒卵用,那篇采訪經過多輪轉載、引用和標題黨早已面無全非,成功幫陳一鳴在電影重鎮港城拉了一大圈仇恨。
第二次接受程昱的采訪,他是一個新人導演,好么又是一通胡說八道,又是母體又是子宮的。
在老輩電影人看來,創作態度非常不嚴肅,天然地負好感。
而在某些圈內前輩看來,這小年輕只談自己,只字不提師承、借鑒、經驗,好像一身本事都是從天上掉下來的。
當然見報當天不會有什么影響,陳一鳴那時候還是小透明呢。
不過等到《魔都假日》刷獎、賣版權、票房過億、華語電影全球冠軍一路破紀錄之后,那篇采訪再被反復翻出來,看上去就會很礙眼。
第三次接受于藍的采訪,這回更夸張,整上主旋律了。
電影圈明明是個欺老不欺少的地方,偏偏又最講論資排輩,就很割裂。
陳一鳴覺得自己是被趕鴨子上架,所以接受采訪時很謙遜,閉口不談宏大敘事,反復強調他要拍的只是一個小故事。
然而他不知道,在外界看來這件事簡直離了大譜。
江湖上帝影與魔影雙熊并立,也就意味著韓三爺的《建國大業》與陳一鳴的《1951》劃等號。
再四舍五入一下,不就等于韓三爺跟陳一鳴并列?
一個是帝影掌門人,一個是華國“第一導演”,某種意義上還真能彼此搭配,但是前輩高人們的心態徹底炸了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