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導演邀請創作自由
陳一鳴對看到蔣帥并不意外。
這胖子一年里倒有大半年的時間呆在海外,國內的娛樂新聞提到他時,絕大多數都是在某某電影節的現場。
每拍一部電影,跑上兩位數的電影節屬于常規操作。
也正是因為跑得勤快,每部電影都能靠賣版權收回成本,不會讓海外金主虧錢,于是總能找到資金折騰下一部。
這胖子跟海外片商混得賊熟,因此盡管電影局日常卡掉他的電影不讓在國內上映,遇到類似華國之夜這種海外推廣活動時,還是不得不捏著鼻子給他發張邀請函。
不過見到“久仰大名”的賴之非真人,陳一鳴就很驚訝了。
賴老師的電影如果擱國內,大概率跟蔣胖子一個待遇,但是人家特別識趣,用的是海外資金,走的是海外發行,根本不入國門一步。
更關鍵的是,老賴深諳挾華制洋之精髓,每次都能踩著電影局的底線,拍出撓到老歐洲癢處的河殤電影。
一個華國國籍的旅居導演,用華國演員,拍華語電影,走高盧官方的路子,參評金球獎和奧斯卡外語片,簡直離了個大譜。
華語片入圍奧斯卡哎,華國自產的正版沒入圍,掛高盧商標的a貨入圍了,電影局的尷尬可想而知。
賴老師一波神操作刷足了聲望,在歐洲文藝界扯旗立萬站穩了腳跟,隨后就很懂事地收山不導了。
說起來賴之非已經五六年不發新書不拍新片,江湖中流傳的只有他的傳說,都以為他真的已經退圈。
如今看來,不一定嘛。
寒暄過后,聊得起來的話題,還是電影。
蔣胖子今年無事一身輕,因此預測起大獎來頗顯豪邁。
“一鳴,別怪我烏鴉嘴,《1951》可以巴望一下最佳攝影,金棕櫚或者影帝肯定沒戲。
我比較看好《十四個月》,這片子確實不對托尼的胃口,但架不住人家出身好啊。這屆一口氣5個堅果評委,用屁股想也知道這是老亨利在向新大陸示好呢。”
賴老師拈了幾下山羊胡接口反駁,“小蔣不要狹隘嘛,歐洲電影節歷來主張兼收并蓄不搞圈地自萌,更何況堅果評委本身也不是鐵板一塊,同樣有左有右。
這幾年的大趨勢,還是圍繞著階層的撕裂與社會的焦慮,都是普世話題,大家機會均等。
小陳的《1951》在技術上確實有很大的突破,可惜戛納是藝術導向的電影節,本身也沒有技術類獎項。
不過我認為評委會對《1951》的技術創新有所表示,拿個評委會大獎很有希望。”
賴之非話說的挺好聽,但誰還不知道評委會大獎是怎么回事啊。
聽上去跟評審團大獎差不多,但其實這是個不固定的特設獎項,專門用來“安慰”意見未能得到評審團認可、同時又情有可原的某位評委。
沒錯,就是評委,雖然領獎的是影片主創。
而評審團大獎是總得票數第二的最佳影片,那才是真正頒給電影的安慰獎。
陳一鳴左耳進右耳出,聽得心不在焉。
他當然不可能對金棕櫚無動于衷,畢竟本時空華國內地就沒人拿過金棕櫚,在奧斯卡基本無望的情況下,這已經是內地影人所能期待的最高國際榮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