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一鳴想了想又問道,“馬公子廣交天下院線,必知票房大略,依伱估計,按照四成排片率,首映日票房有沒有可能破5000萬?”
馬云騰洋洋得意道,“那是肯定的,蘇省、浙省、湘南、西蜀4個票房大省的預估出票數加上去,6000萬都不止,總票房大概落在7000到8000萬之間。
就是匯總不易,專資辦的官方數據要等到隔周周一,我們自己吹總是差了些味道。”
陳一鳴點了點頭,“這樣一來,周六首映,首周兩天,1.35億的首周票房紀錄,破掉大有希望嘛。”
他伸了個大大的懶腰,“大壯,我答應你的事情都辦到了,300萬種子用戶只多不少,給后續口碑擴散打底足夠了。
至于要不要延續打折預訂,你自己決定。
你忙吧,我睡覺去了。
老段,趁早珍惜在戛納的悠閑時光,等回國之后路演跑起來,你連喊累的力氣都不會有。”
段一寧張著嘴不知道該說什么好,他一度懷疑自己的耳朵,什么啊就幾千萬過億的,這是他拍的電影么?
……
隔天起床,繼續跑行程。
戛納每年的一種關注、導演雙周,都會有華語電影參加,陳一鳴只要受邀都會去捧場。
長短片看了一圈,能一遍看懂的就沒幾部。
單看鏡頭、意境、氛圍,都是好手法,偏偏就是不肯好好講故事。
華國真心不缺文藝片導演了啊,一身功夫服務服務普通人不好嗎?
電影節臨近尾聲,主競賽單元所有影片都已亮相完畢,《每日銀幕》更新了場刊評分。
《1951》退居并列第4,新一部高分影片是大波波導演切爾尼丘克的《水中探戈》,以3.2分排名第2。
<divclass="contentadv">不過這時候已經沒多少人關心場刊評分了,因為電影節即將結束,獎項歸屬馬上就要揭曉了。
閉幕式前一天,陳一鳴應托尼-塔倫蒂諾之邀,去給他的戛納大師課當學生。
戛納大師課算是戛納電影節的一大特色,雖然如今很多電影節都效仿戛納搞了大師班,但都無法動搖戛納大師課的地位。
而且戛納的大師課是公開對外的,影迷和媒體也可以預約,不像其他電影節的類似論壇,都是關上門業內人士自己玩。
托尼是評審團主席,出于顯而易見的原因,他的大師課被安排最后一個。
陳一鳴卡著點到場,發現自己的座位還安排得挺靠前,而且名牌還是雙語的,禮遇度相當高。
很快能容納400人的講堂就坐滿了人,主講人托尼上臺,很瀟灑地坐在單人沙發上,面對臺下侃侃而談。
前三排的嘉賓都有同傳耳機,突出一個賓至如歸。
按理說戛納主辦方的安排已經稱得上無微不至,可惜他們無法預料托尼的放飛程度。
這家伙大庭廣眾之下講起課來,依舊是他寫電影臺詞的形狀,“法克”、“謝特”、“馬哲”連篇累牘,陳一鳴都替背后的翻譯愁得慌。
托尼曾經不止一次在接受采訪時說過,他首先是一個作家,其次才是一個導演。
他的電影都是自己編劇,自己導演,指導演員也是自己親自上,妥妥的掌控欲加表現欲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