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記者朋友喜歡拿堅果電影產業的發達,來對比華國電影產業的落后,這個差距我承認。
不過在凸顯劣勢的同時,不能也不該回避,我們也有著明顯的優勢。
我們背靠一個14億人口的巨大單一市場,世界上唯有三哥可以相提并論。
而且在這個單一市場中,絕大部分都是有可能走入電影院的有效用戶,而不是像堅果市場一樣,由于高度成熟而喪失成長性。
剛才那位記者朋友說,全國14億人每10個人就有1個人看電影,這是天方夜譚。
單看數字,如果我預測未來某部電影在公映期能夠累積1.4億觀影人次,你肯定會說我瘋了。
但是咋說呢,咱們華國人就是這么瘋。
想想去年春運,全國客流量是22億人次,單程是11億人次,平均一下等于每個華國人都出了趟遠門兒。
你們說,是擠長途容易些,還是家門口買張電影票容易些?
所以我對咱們國家的電影產業充滿信心,按照年平均觀影1次計算,全年票房就是420億,而去年這個數字是52億,差了將近10倍。
低情商的說法是發展太慢,高情商的說法是潛力無限,大家各取所需吧。”
陳一鳴說完,會議室里的眾人面面相覷,一時沒有人說話。
52億到420億,初一看遙不可及,但是按照陳一鳴的邏輯,你還真不能說完全不可能。
在場的記者都是文娛線的老油條,比業內磚家更專家,當然不可能被陳一鳴秀一臉,一位電視臺的女記者站起來頗為不客氣地提問。
“陳導,我承認你說的有一定道理,單片50億票房理論上確實有可能實現,但是在去年全年票房才52億的當下,你口中的未來會不會過于遙遠?
<divclass="contentadv">雖然之前你一直拿合作方自主商業行為來應對,但其實坊間一直有傳聞,打折促銷就是你一手策劃的,對于整個電影產業來說,這算不算是一種拔苗助長?
捫心自問,你覺得《1951》配得上10億票房嗎?”
陳一鳴面上依舊是若無其事的樣子,居然直接搖頭答道,“配不上,肯定配不上。
因為我自己一張電影票沒買過,全程白嫖,10億票房其實跟我一毛錢關系都沒有。
俗話說身體比嘴巴更誠實,我根本沒有買票的行動,說多少次配得上也都是瞎扯。
所以配不配得上我說了不算,貢獻電影票錢的觀眾說了才算,《1951》制作完成之后,跟我就沒關系了。
昨天我看微博熱搜上還掛著呢,陳一鳴懂什么《1951》。”
女記者很不服氣地說道,“陳導不要避重就輕,對于打折促銷的行為,你怎么看?”
陳一鳴直接回答:“用電腦看,我的筆記本電腦就是年終促銷打7折買的,似乎it記者對此并沒有什么疑問。”
小型記者會在一種略顯怪異的氛圍中結束,回酒店的路上,段一寧搖頭感慨。
“420億,你是真敢吹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