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你也可以選個沒那么大爭議的,比如你自己說的霍去病就不錯,少年冠軍侯,勒石燕然山,大屏幕上看起來肯定很爽。”
陳一鳴平伸出兩只手掌攤開來,左手高右手低,比劃著解釋道,“這關系到創作規律與觀影心理,簡單打個比方,左手是霍去病,天生高位,右手是花木蘭,生來弱勢。
這符合古代男尊女卑的時代特點,也符合觀眾內心的歷史認知,無需多加解釋。
如果編劇要在霍去病和花木蘭之間二選一作為劇本主角,拋開創作以外的因素不談,大部分編劇肯定選花木蘭。
這與爭取女性觀眾的市場考量無關,單純是因為古代女性地位更低,成長線更長,矛盾沖突更容易設置。
如果霍去病是主角,那么反派的實力相對木蘭而言就要成倍放大,邏輯上很難不出問題,一不小心爽過頭就變神劇了。
比如說常見的軍營里爭勇斗狠的劇情,放在霍去病身上,贏了還好,觀眾只會覺得導演在水時長,如果輸了,主創怕是要被噴到失去一家老小。
換到木蘭身上,觀感就截然相反,只要編排得當,結果無論輸贏觀眾都能接受,因為他們知道木蘭是女的,潛意識里就不會有過高的期待。
換句話說,歷史電影里的男性,其成長線天生就短一截。
如今只是換個性別,編劇的創作空間是不是一下子就大了很多?”
陳一鳴悠然慨嘆,“歷史電影最尷尬的點就在于,電影里的歷史需要有邏輯,而真實歷史完全不需要。”
大壯說不出反駁的話于是干脆擺爛,“論口才我肯定不是你的對手,你說啥就是啥,反正咱也習慣了。
后備導演的簡歷和資料已經準備好了,既然你要拉扯幾個副導演,那就得盡快做決定。”
<divclass="contentadv">陳一鳴想了想說道,“那行,你也別送我回家了,直接奔公司吧,我今天把復試名額確定下來,到時候直接在《木蘭》劇組實習定人選。”
都說華國娛樂圈卷,演員出頭難,其實導演更難。
演員、幕后、編劇等等都可以是復數,還可以同時參與好幾個項目。
唯有導演,一個劇組只有一個,加上副導也不過三五之數。
而且每個項目都得從頭跟到尾,真正是三年不開張開張吃三年,如果上一個項目撲了或者出了變故直接涼掉,導演等于是一年多的時間全部白忙活。
由此可知,在華國當導演想要出頭有多難,如果沒有大壯和他身后的魔影,陳一鳴就算是穿越客,想要在三十歲不到的年紀就獨立執導長片,也絕無可能。
因此,當圈內得知鉑爵公司征募導演,還是神秘的雙金大導陳一鳴當項目監制的時候,反響熱烈到令大壯等人手忙腳亂。
陳一鳴不常在公司所以不知道,消息散出去之后,公司天天都沒斷了來人,都是為表誠意專程趕來報名的。
其實這個消息只是口耳相傳,最開始大壯只找了幾個圈內朋友讓他們引薦,鉑爵官網和官博都沒發過正式公告,然而人傳人擴散開之后,簡歷還是撐爆了公司的郵箱。
小美拉著雙胞胎打下手,大壯邀來魔影廠退休的幾個導演老前輩,一幫人整整忙活了兩周,才從大海般的簡歷中篩選出20位有經驗有作品且作品相對靠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