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世這里是眾多古裝大片的取景地,陳一鳴對之印象深刻。
不過置身現場,三人就發現不合適。
<divclass="contentadv">一邊是高山深谷,一邊是水漫綠洲,美則美矣,奈何沒有草原。
而且這里是國家級自然地質保護區,肯定不能允許劇組亂搭亂建。
下一站,慕名前往嘉峪關關城。
很不巧,剛好趕上關城修繕工程結束不久,于是三人看到的是,嶄新的城墻,嶄新的門樓,以及嶄新的地磚。
這樣子肯定是沒辦法拍戲的。
三人都有些沮喪,走過的四處影視基地,已經是歷史上西北最具知名度的駐軍點了,其他軍堡的規模只會比這4處更小。
崔放提議干脆先去看草原,盡量找面積小的,到時候在草原邊緣地帶搭建軍堡拍攝。
三人買了機票直飛張掖,去看號稱世界最大馬場的山丹軍馬場。
大,真的是大,無邊無際的草原和油菜花田,綿延幾十公里。
平,特別的平,地平線之極方有皚皚雪山,近處盡是大片平坦的草場,稍有起伏的遮蔽都沒有。
而且這里地處高原,進入9月份就算是入冬,如果要拍綠油油的草原,只能靜待明年。
三人向東穿過山丹軍馬場,下了高原前往皇城鎮,鎮外就是多部電影的取景地的塔拉草原。
這里海拔更低,夏秋季更長。
塔拉草原其實屬于丘陵草原,既有高低起伏的緩坡,也有奇峰陡起的山嶺,地質條件十分多樣。
鎮子距離草原很近,劇組后勤很方便解決,鎮外空地也很多,搭景想必也不為難。
三人很快就認定,這里可以成為一個備選的取景地。
在外面晃悠了一個多星期,總算是有了些進展,堪景小組的心情一下子松快不少。
有了一個保底,接下來的行程就十分輕松愉快了,三人直接把祁連山附近海拔更高的幾個草場略過,轉道向北前往內蒙古。
在銀川與內蒙古交界處的阿拉善,三人選定了第二個備選取景地,通湖草原。
這里匯集了沙漠、鹽湖、草原、濕地、綠洲等多種地貌,是奇異的沙漠草原。
單以景色來說,比塔拉草原更漂亮,只不過位屬5a級景區,搭景方面恐怕有不少障礙,這個難題就要靠大壯同學來公關了。
草原堪景告一段落,三人馬不停蹄折返向西,前往歷史上蘇定方大破西突厥的古戰場鷹莎川。
唐朝時候的鷹莎川,即為今天的巴音布魯克草原小裕勒都斯河谷,位于疆省合靜縣境內。
三人在縣城找了一個當地的向導,舟車勞頓趕到那里,卻發現根本下不去手。
這里太美了,兩側是連綿的群山,中間夾著一條蜿蜒的河流,河兩岸是大片的草場,青山綠水,靜謐安詳。
在這里挖土建壘縱馬奔騰,簡直就是暴殄天物,陳一鳴沒有詩人的氣魄,干不出為了拍電影毀壞自然景觀的事情。
更何況,在陳一鳴心目中,這場決戰應該發生在黃沙漫天的戈壁灘上。
鷹莎川過于美好,完全不符合肅殺冷寂的戰場氛圍。
陳一鳴跟兩個攝影師商量了一下,決定繼續往西走,去大名鼎鼎的克拉瑪依烏爾禾魔鬼城看一看。
這里屬于典型的雅丹地貌,紅黃兩色的戈壁灘上,布滿了鱗次櫛比的風蝕巖柱。
沿著217國道一路向西,是白楊河大峽谷,白楊河自天山順流而下,在烏爾禾西側流向東南。
按照后世史學家的研究,蘇定方殲滅西突厥10萬大軍的滅國之戰,發生在一個干涸谷地里。
蘇定方在谷地兩側高地分兵列陣,驅趕西突厥敗兵至一條大河岸邊,阿史那賀魯狼狽過河僅以身免。
因此,復原這場戲需要一段干河床,北側背靠山脈,南側凸起一片臺地,然后在距此不遠的位置,還要有一條河流。
陳一鳴他們在烏爾禾與白楊河大峽谷附近轉悠了5天,挑出三處符合拍攝要求的地段。</p>